第16部分(2 / 4)

式悄然展開。

在《誰動了我的乳酪》一書中,書中人物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他們之中有一個人成功地對這些變化做出了適當反應,並在迷宮的牆上寫下了他的心路歷程及從中所得到的經驗。

而行業整合亦是如此,註定只會有少數的勝出者,既可以捍衛自己的乳酪,還可以把他人的乳酪據為己有。面對變化,或許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但千萬不要說“這個道理我懂”,如果那樣就說明你依然懼怕改變自己。

事實上,對於2008年房地產的調整深度和時間,王石的判斷也失誤了。他認為這次危機來臨的時間會比較長,影響會比較深遠,會促進行業的整合,調整開始初期他們希望低價出貨收回大量的錢,透過整合兼併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佔有份額。為此,他們甚至主動叫停深圳上海的專案,但是在2009年三四月份的時候,萬科就急了,陷入無米下鍋的窘況,不得不斥資百億連拿18塊地,甚至違背自己之前不做地王的承諾。因為這次危機,萬科老大的位置被撼動了,這說明了什麼呢?從一個行業整合者來看,行業趨向於集中是一個鐵律,是不可更改的。如果2008年的調整沒有引起房地產的整合,那什麼將引起房地產的整合?何時引發?

促使房地產行業整合的三大因素

行業整合是個趨勢,大多數新興行業隨著自身的成熟,都會經歷分裂與整合,而要觀察一個趨勢,往往要經歷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時間。在相對漫長的行業整合之路上,遇到某些突發事件或特殊的情形,行業的整合將會加速。

那麼,什麼樣的因素會促使房地產行業整合加速或者爆發呢?

首先,政策是首要的因素。房地產專案因為其投資週期長、資金密集、涉及行業廣泛等原因,一直以來,和政府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又因為房地產具備既是投資又是消費的雙重特徵,其一舉一動都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眾所周知,中國房地產業從市場化萌芽之時起,便置身於政策調控之中,幾度沉浮輪迴。中國房地產企業的境遇也隨著政策的變化,冷暖不同,幾家歡樂幾家愁。1993年,中央首次針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觸發房地產行業第一次整合大潮。由於卡住了開發商的資金命脈,一大批開發企業從此消失,房地產行業的門檻明顯上升。

之後的多次“樓、堂、館、所”政策調整,也或多或少地對一些企業造成不同程度的衝擊。開始於2004年的宏觀調控,到2007年樓市的瘋狂,從2008年的調整到2009年的瘋狂,再到2010年開始的調控,這幾年樓市的大輪迴雖然沒有造成大規模的整合,但每一個事件的發生無不是在為大規模的整合積蓄力量,也許就在不經意之間,一次大級別的行業整合序幕就已悄然拉開。

其次,宏觀經濟形勢是次要因素。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與宏觀經濟的狀況緊密相連,良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是促使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而一個生機勃勃的房地產市場反過來又會促進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

2008年中國面臨外圍經濟衰退的嚴峻考驗之時,在多年的宏觀調控之後,國內的經濟增速回落十分明顯,這成為壓倒房地產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加速,對建材、電梯、鋼鐵、建築等多個相關產業影響都十分明顯。萬科也出現專案停工的情況,雖然萬科回應說是為規劃和設計,但不可否認,和當時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存在很大關係,因為房地產和宏觀經濟的關聯密切,對宏觀經濟又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一旦房地產業對宏觀經濟產生壓力,那麼行業的整合調整將絕不會是中小級別的。失去了宏觀經濟的基礎和土壤,再加上多年來積聚的房價泡沫,行業整合的力度可能會相當大。

最後,新技術和新模式也將是觸發行業整合的重要因素。說到底,行業整合不過是競爭加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其真正的關鍵仍然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是什麼?在市場好的時候,行業發展的特徵非但沒有整合,反而可能以分裂的形式出現。然而,如果整合是一種趨勢,那麼分裂不過是趨勢過程中的潮流或者時尚,是短暫而不可持續的。

一旦市場形勢不好,整合開始的時候,企業間的競爭將首先從最直接的地方開始,比如以前的土地、現在的資金,而以後將從人才和品牌的高度進一步展開。

公司的核心優勢除了戰略、管理、人才等,新的贏利模式和新的技術創新,也將會把強者和弱者區分開來。這裡所說的模式或技術,是指會對行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