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未入宮,大皇子的兒女們都好好的養宮裡呢,這已是仁至義盡。
這般想著,李釗也便安下心來,只是,李釗心裡總有個大不敬的想頭,若陛下安好,那自家妹夫這皇帝……
哎,想著妹夫真是個實誠人哪,若擱別人,這會兒既來了京城,怕早忙不迭的登基了,就自己妹夫,眼下不說登基,還急著找爹呢。
想一想,雖則秦鳳儀一向與陛下不睦,但心腸當真是極好的。
非但李釗做此想,便是鄭老尚書這樣的修練成精的老狐狸,心下亦是覺著,別看鎮南王殿下瞧著不似個正派人,其實心地當真不錯。
當然,會這樣想的,絕不包括裴太后。
裴太后簡直是愁死了,秦鳳儀帶大軍入城,入就入吧,好歹這也是老景家的子孫,她老太后的孫子。奈何,秦鳳儀是真的與她不對盤哪!原本,秦鳳儀入了城,裴太后想著,怎麼著秦鳳儀都會住宮裡的。身為一個老牌政客,裴太后自然有能與秦鳳儀緩和關係的手段。結果,世間竟真的有此神人,秦鳳儀以監國親王的身份,硬是能住到親王府去,裴太后氣得沒法,見天的宣愉王妃入宮說話訴苦,說自己的不容易。
愉王妃能說什麼,唯勸裴太后寬心罷了。主要是,秦鳳儀平日裡瞧著好說話,可有時又非常不好說話。便是愉王妃,也只能敲邊鼓的同秦鳳儀轉達一下裴太后對他的關心,再多的,也不好多說了。
只是,如果秦鳳儀與裴太后關係冷淡到影響朝局就不好了,愉親王就說過秦鳳儀,“哪怕做做樣子,對慈恩宮也不好太過冷淡。”秦鳳儀來京這些日子,從未登過慈恩宮大門,這令慈恩宮臉上非常難看,進而影響到秦鳳儀的風評。
非但愉親王這樣說,便是鄭老尚書,也委婉的勸過秦鳳儀,鄭老尚書道,“長輩終歸是長輩,陛下不在京城,就得殿下代陛下盡孝了。”
秦鳳儀聽這話直翻白眼,一向放達的傅長史也很盡職盡責的提醒了一回秦鳳儀,盧尚書都想直言進諫了。可秦鳳儀要是犟起來,那真是天王老子也沒辦法的。不得不說,鄭老尚書為人十分忠厚,這位老尚書明白,縱是將陛下找回來,下一任的帝位也非鎮南王莫屬了。再加上秦鳳儀一來京城就又把他召回內閣任首輔,鄭老尚書很知秦鳳儀的情,不想秦鳳儀因為與慈恩宮的關係為人詬病,為此,這位老尚書還找了自己的前任方閣老提起此事,想請方閣老勸一勸鎮南王殿下。畢竟,這不是什麼大事,在鄭老尚書看來,哪怕就去慈恩宮喝杯茶呢,外頭人見了也得說是鎮南王與慈恩宮祖孫融洽,結果,秦鳳儀就能犟到對慈恩宮不聞不問,不理不睬。
尤其在皇帝陛下生死未明之時,這可不大好。
秦鳳儀待方閣老一向特別,這次來京也是早早去方家拜訪過的。方閣老聽了鄭老尚書的話,沉吟半晌道,“待王妃來京,就好辦了。”
勸秦鳳儀去親近慈恩宮,那是別想了,正因為了解秦鳳儀,如方閣老也只能想到這等曲線救國的方式了:等李王妃來京。
不過,鄭老尚書一想,這話倒也在理。
不得不承認,秦鳳儀娶了個十分不錯的王妃,一想到李王妃的賢德,就是宮裡裴太后也多了幾分心安。反正她以後打交道的也是李鏡居多,對於李鏡,彼此間總是有幾分香火情的。
遠在鳳凰城的李鏡並不曉得自己受到如此期待的,自從接到丈夫率兵進入京城的訊息,李鏡就開始收拾行禮了。不過,鳳凰城是一大家子的基業,在丈夫未能登頂之前,李鏡也要悉數安排好,方好帶著兒女們進京的。
大陽經歷過祖父的喪儀,還有父親和大伯之間的戰爭,如今也是大孩子了。這回要帶著弟弟妹妹與母親一起來京城,大陽就忙前忙後很有些小男子漢的作派。用大陽的話說,“爹不在家,我就是家裡的男人啦。”
這話聽得雙胞胎很不認同,咱們也不是女的呀。
不過,爹不在家,也只好聽大哥的啦。
雙胞胎只有在很小的時候去過京城,早不記得京城什麼樣了,還跟大哥打聽來著。大陽道,“京城很氣派,不過,沒有咱們鳳凰城嶄嶄新。咱們這裡冬天都不大冷的,京城的冬天都會下雪,你們沒見過下雪吧?”
雙胞胎齊齊搖頭,拉長小奶音,“沒有。”
“咱們這回到京城就得冬天了,你們能見著了。”大陽說的有鼻子有眼,其實,他也沒有見過下雪啦。
說到京城的雪,便是大美都很期待。於是,一家子做了很多大毛衣裳小毛衣裳的,就等著到了京城下雪穿了。結果,到京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