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優價廉的便宜貨,當然高興得很了。巴菲特喜歡大跌,因為大跌才有機會大量低價買入好股票,才有可能以後賺大錢。“只有資本市場極度低迷,整個企業界普遍感到悲觀之時,獲取非常豐厚回報的投資良機才會出現。”③ 相反,在股市大漲時,投資者因為貪婪而高價追漲買入,股價大漲使安全邊際減少甚至消失,巴菲特想買股票卻找不到價廉物美的好股票,當然不高興了。和大多數人相反,越熱門的股票,巴菲特越不感興趣。“大部分人都是對大家都感興趣的股票有興趣。其實,無人對股票感興趣之日,才是你應對股票感興趣之時。熱門股票反而很難賺到錢。”④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那麼巴菲特是不是這樣做的呢?
1972年,美國股市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50只著名成長股的平均市盈率上漲了80倍,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由於股價太高,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公司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他為此非常苦惱。“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過度好色、喜歡嫖妓的小夥子,來到了一個荒無一人的小島上,我想買卻什麼也買不到。”⑤ 1972年時,巴菲特的股票倉位不足16%,84%的資金都投資於債券。1973年,股市持續下跌。到了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 000點狂跌到580點,下跌近一半,每個人都恐懼得不停丟擲股票。在大牛市時,巴菲特的投資慾望近乎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