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武則天女皇之路 作者:風格1

文。畢竟,對於一個曾經親身上過戰場、從屍山血海中一路走過來的帝王來說,勇氣和膽量並不是什麼稀罕的東西。

這件事也讓我們看到當時武媚身上仍有很不成熟的一面,至少,她應該想到愛馬成痴的太宗不會接受如此強橫的馴馬方法^_^這個輕率而莽撞的形象,和《新唐書》中描寫的“後城宇深;痛柔屈不恥,以就大事”仍有很大差距。多年以後,她才明白:男人無論是出色還是平庸,都不會喜歡太過強勢的女子。你可以意志堅定,卻不能太過咄咄逼人。可以出建議獻計謀,卻永遠要讓他覺得做最終決定的是他。你可以展現你的才華和頭腦,讓他感到和你談話很有趣,卻永遠不要忘記在適當的時候裝裝傻,表示自己的角色一直都是解語花和賢內助。她忍受著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帶來的羞辱和痛楚,一遍又一遍地檢討得失磨礪著自己,在這段痛苦和難捱的日子中,她的智慧和經驗也在相應增長。仁慈的上蒼再給了她第二次機會,她再次見到了作為新皇帝的李治,她容貌已過盛年,而智慧卻正值巔峰。那時,她已無敵於天下。

。。

二、推背圖之謎(1)

不過,關於武媚的失寵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就是“唐三代後,女主武王當有天下”的傳說。嚴格說來,應該是三個傳說才對。頭一個是李淳風星諫,太宗因此疏遠武媚,疑殺李君羨,第二個是民間流行武媚娘曲,第三個則是推背圖的來歷了。這三個故事發生時間本不相同,後世卻都攪合在一起,再與武則天是否曾被打入冷宮降為侍女,以及她出家的原因聯絡起來,也就越發的撲朔迷離了。

關於武則天出家的原因,史籍明載為循例出家[2],並非武則天擔心太宗猜忌自請出家。根據大唐制度,先朝嬪妾不得久留於嗣皇帝宮中,高祖李淵死後無子嬪妃便是照此辦理,現今出土的文物碑記等也證實了這一點,應無疑問。

而武則天是否曾由宮妃降為侍女呢?就我看到的現存的各種史料,無論正史,還是唐代筆記、乃至唐傳奇等野史,都從未提及此事。駱賓王那篇著名的《討武曌檄》,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但也沒有提到這個他可以大做文章的事件。那麼武則天“以先帝才人而歸高宗”是如何變成“以先帝宮人而歸高宗”的呢?答案就出在高宗李治的立後詔書上。

眾所周知,李治與武則天的結合為子納父妾,與禮不合,雖然唐宮這類事情很多,但要公開立後如何昭告天下還是頗費思量。當時的李治,無論是聲望還是權威都比不上後來納兒媳時的李隆基,膽子也要小得多,總覺得好像應該圓圓場怎麼解釋一下^_^最後的詔書是這樣的:

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後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內,恆自飭躬;嬪嬙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鑑悉,每垂賞嘆,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

——《全唐文·立武昭儀為皇后詔》

詔書先表明他們是在太宗生前即已兩情相悅,接著說明太宗是知情的,並且表示了理解和祝福,當時就把武則天賜給他了。自然,沒有做父親的把嬪妾送給兒子的道理,又不便否認武則天常侍左右的事實,於是將武則天的身份由宮妃換為宮女,比附為當年漢宣帝為太子選宮人王政君侍寢一事。詔書寫得十分直接,但又有點多此一舉,特別是最後那句“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很有點欲蓋彌彰的味道,還不如根本不提為好。而同期的廢后詔書“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為庶人”也屬指鹿為馬,毫無根據(男人一旦變心來真可怕),當時便惹了無數議論,只是皇帝決心已下,說歸你說,做歸我做,來個充耳不聞罷了。武則天從侍女到女皇的傳奇,實際上是指她二次入宮後由王皇后的侍女開始做起的歷程。而後世把這些都作為“女主武王”傳說的一部分,不斷地加工完善,也就越變越離奇了。

至於推背圖,倒真是由這個傳說演化而來的,可稱之為改良衍生版。在這個故事中,沒有李淳風夜觀星象(發現秘記)的細節,而是由李淳風獨立推算出來女主代唐的劫難,且由此預見到此後世界歷史的發展態勢,他推算地忘了情,一直推演下去,直到袁天罡擔心他洩露天機太多而遭天譴,推了他一下後背,才猛然醒覺,但這時他已經推到千年之後了。當下二人將此推衍成果寫成科研報告上呈給唐皇,太宗不解,問詢,淳風答對,於是唐李問對之玄幻版熱辣出爐。這份報告和答對,便是流傳至今號稱中國版諾查丹瑪斯大預言的推背圖了。

唐代嚴禁圖讖之說及相關書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