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華而不實的效果。你能夠從逃避責備及其相關的事情上感受到這些回報。這樣的強化作用將使這些策略很難被改變。這些豁免努力常常是部分或者全部獲得成功,否則你就不會使用它們了。但是,多次保留顏面的努力將逐漸失去可信性。“如果我不是生長在這麼一個不健全的家庭,我就不會去搶劫銀行了。”生長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也許是導致個人毀滅的原因之一,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來自於不健全家庭的人都會變成銀行搶劫犯,這樣的藉口並不能使他(她)逃脫責任。
儘管豁免策略有時候能夠收到一些成效,但這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結果。相對於在無意中作出的欺騙,許多通情達理的人會把這種有意進行欺騙的努力看做更為嚴重的犯罪。
學會抵禦抱怨的“口是心非”策略
為了逃避責備,在抱怨文化下許多人會作出符合邏輯的決定,尤其是當他們有意地參與到一些該受到責備的活動中時。這是狡猾地逃避責備的基本原理,它顯示了抱怨的另一面。
當我們知道某些活動會受到責備時,我們給自己的理由有時與給別人的理由完全不同。桑德拉推遲做專案中她負責的那一部分工作,因為她告訴自己需要先進入情緒。但是當專案組問她拖延的理由時,她卻告訴他們自己病了。
當人們尋求逃避責備的方法時,常常透過模糊事件、省略關鍵資訊或者直接撒謊等方式以逃避責備和報復。例如,並不是所有拖拉的人都會說,“我晚交這份報告的原因是我不喜歡做這種不舒服的工作,我並不關心我的拖延是否會使別人落後,那時我關心的是我的感受,所以我推遲了。”相反,他們更喜歡說“我家裡出了一些事情”或者用一些其他的虛構的理由或虛誇之辭,因為這些理由能夠博得同情。當這些事情發生後,拖延者既逃避了懲罰又獲得了一次機會。但是,由於豁免策略是不由自主的,它很難被察覺或者改變。主動努力來躲避公正的責備是一個限制其他選擇的更為微妙的方法。
一種很常見的策略是把自己的訴求上升到追求“公平”原則的高度上。根據這一策略,參與了會受到抱怨的活動中的人們會企圖訴諸“公平”來達到逃避責備的目的。由於“公平”(也就是公正、正確、無偏見和平衡)常被用來作為衡量行動準則和興趣的尺度,這樣的訴求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這種訴諸“公平”的策略在青少年與其父母的衝突中最為典型。丹在一個聚會上喝了酒,之後他乘著酒興開車回家。他一到家,他的父母就從他的呼吸中聞到了酒精的味道,告訴他以後不準再開車。丹馬上表示這不公平並自衛地說道:“這是不公平的,我失去了開車的權利。我姐姐和我做了同樣的事但卻什麼也沒改變。”丹的策略是用訴諸公平來為自己的錯誤辯解。
欺騙能夠被感覺到嗎?孩子告訴父母當時他正在一個朋友那裡,所以不知道家裡的貓是如何跑出去的。由於窗戶是半開著的,父母也不能確定是誰的錯,錯在哪兒。如果父母把嚴厲的責罰平攤到每個人頭上,假定是孩子開啟了窗戶,這個孩子可能會採取欺騙的方法來逃避懲罰。
人們為什麼欺騙,為什麼誠實,我們能夠總結出什麼嗎?沒有簡單的公式來解釋人們為什麼那麼做,但是,通常在我們理解了他們的感覺、思想和境遇之後,我們就能夠解釋他們作出的選擇。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逃脫抱怨的牢籠(3)
轉移抱怨的焦點
委婉是指使用溫和的語言令我們從嚴酷的現實中解脫出來。委婉並不總是壞的,當沒有人該負責任的時候,委婉可以被用來消除抱怨。例如:許多政治上的外交辭令就很委婉,這使得一些很糟糕的情況向好的方向發展,合理地化解了責難。有一段時間,人們把住在難民營、紙板屋、樹籬下或者廢棄車內的人叫做“流浪者”。這種標籤只是昭示了人們對這部分人的忽視。“無家可歸者”沒能表達出“流浪者”的特徵。消除一個抱怨標籤在某種意義上有它的好處:“流浪者”的意思很模糊,沒能表達出他們露宿街頭的不同原因。這些人裡有些有心理上的陋習;有些人有嚴重的精神錯亂;有些人還有智障,幾乎沒有獲得工作的希望;有些人則逐漸喪失了他們獲得美好生活的雄心壯志,取而代之的是一天又一天地得過且過;還有些人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失去工作。
失去家園可以歸結於許多彼此相關聯的原因,然而“無家可歸者”恰如其分地緩解了與“流浪者”相關聯的抱怨和侮辱的意思。
緩和的語言也能夠誤導,轉移那些應該受到抱怨的事情的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