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2 / 4)

小說:東河集 作者:團團

,因為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不是“封建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了,而首先是要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以及“*之命運”的矛盾,利用農民起義的力量建立新的封建皇朝已經是世界歷史的陳跡,而決不是時代之特點了。所以,若以*革命時期國共雙方來考察《水滸》是不是寫農民起義,就難免有舉例不當之嫌。。 最好的txt下載網

1

鄉情畫意(李雪柏的畫)

題目背景,是盪漾的河上水波以及風中飄動的蘆葦,

題目字也隨之搖漾起來。

音樂。流向遠方的長河。河上有一條漸漸遠去的搖櫓的船。波浪,行船。水波與行船逐漸化為一幅水彩畫(《李雪柏水彩畫集》第26頁,拍攝時避開畫題,因為畫題限制著對畫面的領悟)。

主持人畫外音:水鄉的路,水雲鋪,進莊出莊一把櫓。這是一位詩人對蘇中水鄉大地一往情深的歌唱。今天,我們的交通,主要也許已經不選擇這水、這船,可水鄉的風景,卻依然令人心醉、令人嚮往。於是,畫家筆下的水鄉風景,也就格外撥動我們的心絃(畫面掠過《李雪柏水彩畫集》第42頁、第12頁,停留在第9頁)。

畫外音:這是一幅多麼寧靜甜美、無可挑剔的圖畫。要我們給這幅畫起名的話,也許可以題為“聽取蛙聲一片”。生活被藝術發現了它的美,藝術從生活汲取到了靈感和活力以及自己的歸宿。一片又美又新的境界,是生活與藝術共同的創造。我們甚至希望我們自己也能握有這樣的一支神奇的彩筆。

少年宮課堂上許多學畫的孩子,他們神情專注,手中拿著彩筆和畫板,看著講臺上老師的示範,老師正用一片水彩塗出了漸漸明朗的畫面。

主持人出現:這位頭髮花白的老師,從事水彩畫教學事業,已經四十年,他就是李雪柏先生(面部或上半身的特寫)。剛才我們見到的水彩畫(畫面回放剛才介紹過的幾幅畫),是他教學之餘的創作。我們來到李先生的畫室,對他進行採訪(鏡頭掃描畫室,畫桌上有一冊《李雪柏水彩畫集》,鏡頭定格在套封的畫面上)。

主持人:李先生,你這本畫集是剛剛出版的嗎?

李先生:是的。

抽出畫冊,開啟,顯露出夏鳴題寫的“吳陵鄉風”四個大字,鏡頭長久停留於此。

主持人畫外音:泰州市市長夏鳴為畫集題寫的“吳陵鄉風”四個大字,就是這本畫集內容的一個概括的說明。吳陵,海陵,都是泰州的古稱。“吳陵鄉風”,是說這本畫集表現的是泰州地域風情。李先生,是這樣嗎?

李先生:對的,是這個意思。

(鏡頭回到畫集套封的畫面)。

主持人:這上面畫的是一副石頭的磨盤,泰州人叫做“磨子”。畫家為何選用這幅畫做畫集的封面呢?我們請畫家本人來回答吧。

李雪柏先生談“磨子”和泰州地區的關係,以及和他本人的關係,他為什麼要作這幅畫,他要表現的是什麼。

主持人:原來李雪柏先生在這幅畫裡寄託了這樣多的深意深情。今天,磨子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已經基本上退出了歷史舞臺,許多磨子的命運往往是東一塊西一塊被拆散了,已經不再是磨子,而是被當成一塊普通的並且是多餘的石頭擱置在路邊,或者被利用為一個簡易的水碼頭,乃至於被丟棄在豬圈裡,可是它們確實曾經在我們的生活中擔任過重要的角色,沒有磨子,我們怎能把糧食變成可以吃的麵粉、把黃豆變成豆漿呢?沒有磨子,就跟沒有獨輪車一樣(鏡頭掠過第17頁),蘇中大地上的老百姓怎樣支援黃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呢?所以,畫家筆下的磨子(鏡頭回到封套上),就不是生活中一個普通的磨子了,它成了藝術表現的物件,成了藝術家深情深意的載體,我們看到畫,就會聯想到很多很多。李先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嗎?

李先生:可以。

主持人:我們發現,在李雪柏先生的畫集裡,無獨有偶,出現了不止一個磨子,看,這裡還有一個(《畫集》第5頁),畫得多麼具體,連同畫中環境的渲染交代,帶給我們一片濃郁的生活氣息。看這幅畫(第7頁),上面雖然沒有出現磨子,卻有一個竹扁,裡面曬著的,正是磨出的糧食做成的餅,我們都好像聞得到餅兒的香味了。看,這裡還畫有一副較小的磨子(第37頁),放置在屋簷下,擱在厚實的木凳上,隨時可用,是農家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這副磨子,成了整個畫面的中心,使畫面氣韻生動,一股生活的溫馨向我們迎面撲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