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2 / 4)

小說:東河集 作者:團團

回“人的欣賞”吧。

總之他是一個不願意模模糊糊馬馬虎虎的人,他對問題力求有自己的正確的看法,他不願意被“瞞”與“騙”,他也不會去“瞞”與“騙”別人,他的炯炯目光追求真情、真理、真實。這是真正的藝術家的眼,願世界充滿的是美,所以不願意看到假、惡、醜。

賈廣慧見我似也喜歡書法,就極願我的字也寫得好,希望我馬上成為一個書法家,一幅大字,我請他寫,他卻偏要我自己寫,並且就領我騎車跟他走,好遠的路,於是我第一回進了他的畫室。他為我糊紙、調墨,三張“四尺宣”糊成一個長幅,讓我取筆大膽地寫。結果他糊了四回紙,我寫了四回,他極贊第四回所寫的,連說“成了成了”,我要不相信他也不行,但我還是留下了一句話,說,掛上牆若是不好,你得寫來換下它。

一位八十多歲的書法家看了這幅字,說,現在的年輕人膽子就是大。他說得對,我不是書家,卻寫這樣大幅的字,題上我的名,公然地懸之酒肆,不是膽大又是什麼呢?我這才相信,膽大沒魂的事往往都是背後有人推動著做出來的。莽撞的賈廣慧推著我這樣的莽撞人做出這等莽撞的事來,是乃不足為怪。

最近我才知道,賈廣慧從部隊轉業至泰州時是“正科級”,數十年過去了,他現在仍是“正科級”,但是,眾所周知他是畫家,所以,這真是一件不值得介意的事。 txt小說上傳分享

2

老子的“仁義”觀

“仁”字之意,貫穿一整部中國歷史。下這樣大的判語,也不用花多大力氣,只從老子、孔子就可以知道。老子討論過仁,孔子在這方面說得更多些;而孔子曾就“禮”這個綱領性的大問題求教於老子,“禮”的“核心精神”當然就是“仁”。孔子的學問是“祖述堯舜”,以至於夏商周的,所以,這就可以說,這個“仁”字,真是其來已久,以至老祖宗早就把玩不已的。

不過,要具體說出“仁”是何時發明出來的,我們立即想到,可以去查甲骨文。據說,有認為甲骨文中無“仁”字的,有認為甲骨文中的“人”字有時就代表了“仁”字的。綜此二者,則:甲骨文中確無“仁”字,但行文中已有此義。既然如此,“仁”字之意,至少在商周統治者就使用了,至於更早的年代情況如何,因無其文字,只能推測,可以認為這個意思是早就有的,只要社會是人統治著人、人領導著人的,作為統治者、領導者,面對人際關係,頭腦中就一定會產生出這個意思來。

商或周就有“仁”字之意,是從甲骨文得到證明了,那麼,按孔子說法,周的一套是從商而來的,商的一套是從夏而來,再加上“祖述堯舜”,我們可以肯定,從人對人的統治、領導上說,我們也可以認為堯舜之時,就有“仁”字之意的存在的。

所以,我們可以說,“仁”字之意,貫穿一整部中國歷史。

《說文解字》說,古文“仁”從千心,上面一個“千”字,下面一個“心”字,這比“仁”字左邊一個立人,右邊一個“二”字,似又有不同。但這“古文”,是否比甲骨文更古?看來並不是的,它不能早於甲骨文,我們還是要認甲骨文說話。再說,千字下面一個心字,固然也表現了想象力,但人字旁邊帶個二字,就足以代表了千人萬人億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嘛,所以這個“古文”並不發明得更好,因此它被淘汰了,最終選定了“仁”字,“仁”字的發明可能在這個“千心”之後,更科學了些。“仁”者,不是單個人,是二人以上的事情,凡有二人以上的要處理的關係,就不可能單方面考慮,比如,手中只有一塊餅,旁邊卻有兩個孩子都餓了,你就只能掰成兩半分給他們;如果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小奴隸主,一個是小奴隸,這餅怎麼分,就會有所不同,這時候這“仁”字該是怎樣的實行,可能就另有學問。

《老子》五千言,一字何止值千金萬金,其中說到“仁”字的,僅有幾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老子》文中無“堯舜”字樣,只有“聖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