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小說:東河集 作者:團團

從藝術上加以否定,箇中道理,也就在此吧?而梅蘭芳的藝術和梅蘭芳大師本人在一九四九年以後的中國才獲得了最正面的意義,魯迅若有在天之靈,他是會同意的。

1

萬世流芳

(梅蘭芳紀念館大綱)

序言

第一部份:梅開中華

第二部份:梅香四海

第三部份:梅骨錚錚

第四部份:梅德如玉

第五部份:梅根泰州

結束語

序言

世界有三大戲劇文化:古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中國戲曲。世界有三大以人命名的戲劇表演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布萊希特的,梅蘭芳的。

中國戲曲的寫意性,由“唱唸做打”、追求神似、舞蹈化程式所構成,有別於世界上寫實性的戲劇及其表演體系。

中國戲曲藝術,植根於中國文化。梅蘭芳,這個美麗而響亮的名字,成了中國戲曲及其表演藝術舉世公認的象徵,他被稱為“偉大的演員,美的化身”。

當世界說起中國戲曲和中國文化,世界就想起梅蘭芳;當世界說起梅蘭芳,世界就是在說中國戲曲和中國文化。

梅蘭芳用他的藝術和人格,將大美創於人間,留在永遠。讓我們一同來認識和學習梅蘭芳,為他而驕傲、自豪。

第一部份:梅開中華

引言:梅蘭芳四歲喪父,家境貧寒,他將面臨的困難和考驗可想而知。但梅蘭芳以其一生的刻苦努力,終於登上世界矚目的一座藝術高峰,成為人類文明史冊上一個偉大的名字。

1,梨園子弟,旦角世家

祖父梅巧玲,原名芳。1842年生於江蘇泰州東門外,隨母逃荒,被賣進戲班,後成為京劇著名旦角演員,為“同光十三絕”之一,長期任“四喜班”主,著名劇目有《雁門關》等,排演過《紅樓夢》的戲。常解囊濟人,向有“義伶”之稱。取字慧仙,號雪芬,別號蕉國居士,自號梅道人,又稱景和堂主人。

祖母陳氏,著名小生演員陳金雀之女。

梅巧玲二子:梅雨田,梅竹芬;二女:長女嫁旦角演員秦稚芬,二女嫁武生演員王懷卿。

伯父梅雨田,著名琴師,樣樣拿手,“六場通透”,為譚鑫培操琴多年。時稱“譚鑫培的唱,梅雨田的琴,李五的鼓,珠聯璧合”。梅蘭芳由伯父撫養成人。

父親梅竹芬,生於1872年。學過老生、小生,最後唱青衣花旦,長相與演唱酷似其父梅巧玲。“搭班”唱戲,為人厚道,家貧勞累過多,二十六歲即去世。

母親楊長玉,生於1876年,著名武生楊隆壽之女。楊隆壽有“活武松”、“活石秀”、“楊猴子”之稱,演藝很高。

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1894年生於北京李鐵柺斜巷。

2,勤學苦練,青春成名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蘭芳攀登中國戲曲表演藝術高峰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這要從他學戲說起……

八歲少年梅蘭芳學戲不快,以至老師朱小霞失去對他的信心,說,“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就氣走了,再也不肯教他。梅蘭芳成名後,朱小霞表示歉意,梅蘭芳安慰說:老師,我受你教益很大,你是要讓我發奮學習的。

梅蘭芳被伯父“寫給”(有立下生死狀的意思)朱家學戲。老師吳菱仙家貧,過去常得梅巧玲接濟。他耐心教著這個一時不開竅的孩子,後來梅蘭芳有三十多出戲得他初授。

梅蘭芳廣拜名師,向秦稚芬、胡二庚學花旦戲,向陳德霖學習崑曲旦角,向喬蕙蘭、李壽山、陳嘉梁、孟崇如、屠星之、謝昆泉等人學習崑曲,向茹萊卿學習武功,向路三寶學習刀馬旦,向錢金福學小生戲,也曾受教於王瑤卿。

梅蘭芳十歲登臺,串演崑曲《鵲橋密誓》織女,老師吳菱仙將他抱上椅子,登上燭光搖曳的“鵲橋”,首次面對觀眾。

梅蘭芳十四歲進戲班,在演出實踐中進步較快,三年多後,北京各界品評京劇演員,梅蘭芳列第三,稱“探花”,有如新月東昇。

1913年,梅蘭芳十九歲,首次在上海演出。掛頭牌的王鳳卿名氣甚大,年長梅蘭芳11歲,而梅蘭芳不為上海觀眾所知。頭三天演出《玉堂春》等戲成功,後四天演出《雁門關》等戲也成功,上海觀眾初識梅蘭芳的份量。王鳳卿就讓梅蘭芳演“壓臺戲”《穆柯寨》。梅蘭芳抓緊七天時間,跟琴師茹萊卿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