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非有點石成金之能。更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本事,所作所為,不過是順水推舟,瓜熟蒂落而已。”
顧振華滿臉的仔細的笑容,聲若洪鐘的說道:“近幾十年來,海上貿易越發興旺,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銀不下千萬兩,東南海商之富,富可敵國。正所謂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應該向他們徵稅,填補國用。恕臣直言,先帝未能如此行事,反而緣木求魚,加重農民負擔,逼得升斗小民家破人亡,成了流寇。大明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財政的困局,財政的困局就在商業,就在東南,就在海上。放著金山銀山不去挖掘,反而和要飯的搶糧食,被狗咬了,也就怨不得別人!”
話說的刺耳,可是朱慈烺卻聽得津津有味,說起來自從當上了皇帝,他就不斷的在反思,為何堂堂天朝,竟然落到了亡國的地步,簡直是百思不得其解。聽到了顧振華的話,朱慈烺似乎摸到了一點門徑。
“遼王,工商之利,竟是如此之大嗎?可是為何總有大臣和朕說商為末業,徵收稅賦是看得起他們,是在抬舉這些唯利是圖之徒。”
吳凱傑道:“陛下,這還用說嗎,滿朝大臣,天下的讀書人,背後都有商人,乾脆說他們自己家就經營著作坊。”
朱慈烺也悵然的點點頭:“朝臣心中只有自己,沒有江山社稷,罔顧君恩,難怪父皇說他們皆可殺。”
“陛下,朝臣私心作祟,不消多說。微臣只想說工商可不是末業。其中蘊含著無與倫比的力量,陛下請看這個!”
吳凱傑從旁邊拿過了一份剛剛清理出來的賬冊,送到了朱慈烺的面前。
“這是南陽兵工廠上個月的產能統計。合計生產野戰青銅炮一百二十門,自生火銃一千七百杆,米尼槍二百杆。火藥一百萬斤,其餘盔鎧甲冑之物,不計其數,足夠供應五千精兵使用。”
朱慈烺翻看了一下賬冊,頓時眉頭緊鎖,作為太子。他是接受過標準的儲君教育,深知大明的狀況,南陽工場一個月的產能,差不多能趕得上京城作坊一年的產量。無論從錢糧還是武器來看,河南以一隅敵一國。還猶有勝之。
吳凱傑陪著小皇帝一路走來,也瞭解朱慈烺的性子,這位還是相當好學的,笑道:“陛下,南陽工廠有這個本事,主要就是動員了商人的力量,採用了新式的管理。各種零件外包給商人,對那些工匠按照績效給予獎勵。乾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一旁的戴瑩忍不住問道:“吳次長,讓商人參與。要是這些人利慾薰心,用低劣的東西唬弄怎麼辦?”
“哈哈哈,公公問得好,監督而已!生產產品定出規格,收購的時候進行嚴格檢驗把關。每一匹零件都有序列號碼,出了問題嚴肅追查。雖然不敢說沒有漏洞。但是所有兵工廠的產品,比起以往的作坊都要強出幾倍不止。”
看著朱慈烺和戴瑩陷入沉思。閻應元也說道:“陛下,兵工廠產能暴漲。同樣生產絲綢瓷器的作坊也是如此,有了利益驅使,商人比誰都能賣力氣。種糧食一年不過一季,南方最多也就兩季,可是紡織天天都能做,有買賣就有稅收,如此一來,財政收入自然十倍增加!”
朱慈烺總算是明白了一點,可是心裡頭的疑問卻更多了。
“遼王,朕聽先生們說,天下財共有一,朝廷多取一點,百姓就少一點,你們這麼取用,只怕萬民受累,朕也心有不忍啊。”
“陛下仁慈,只是道理未必如此。這天下財富長遠來看其實是不斷增長的,就拿海外來說,每年流進了這麼多銀子,難道只能用一年嗎?再有短期之內,財富的確有限。可是分享財富的不只有朝廷和百姓,還有中間的一層士紳集團。他們仗著自身特權,上欺朝廷,下壓百姓,獨享暴利。如今安*把稅收上來,並不是存在倉庫不用了,我們需要採購軍需物資,需要修橋補路,需要建立學堂。這些錢又回饋給了百姓,財稅的八成都是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只有一兩成用到了軍隊之上,不過就算是一兩成,也比原來要多很多!”
作為曾經掌握過數以億計財富的人來說,顧振華非常清楚,財富只有流動起來,才有真正的意義,掌控比起擁有更有價值!
財富就是一種力量,徵收上來花費出去,這就是國家力量的彰顯。只是明朝有一點非常悲催,老朱一直以農民的質樸觀念,像是打理田地一樣,在打理大明朝。
老朱認為把稅收上來,還要發下去,簡直是脫褲子放屁,因此他乾脆讓地方截留住足夠的,剩下再交上去。如此一來就造成了財政先天不足,加上後世子孫窩囊,就再也沒有扭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