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17家企業。
面對傳言,為避免不必要的行業內訌,林業協會特意出面為柯諾做了澄清。林產工業協會的人揭示了這一事件的深層原則:
近十年以來中國地板業的高速發展從內銷轉向外銷,一些企業將國內市場轉至國外成績斐然。參與國際競爭就必然給國外同類企業和產品造成生存空間的擠壓。
規則的考驗
7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式啟動了“337調查” 。
中國地板業如臨大敵。在早些時候,召開的林產協會的專題會上,大家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副多米諾骨牌,如果在專利鎖釦上中國企業敗訴,也許會引發一連串的跟隨效應。地板花色、靜音技術、低甲醛技術、抗菌技術等等一系列的專利問題,可能接踵而至。
到那時,中國地板界也許面臨的是傷筋動骨乃至元氣大傷。現在的問題是不能讓第一塊骨牌倒下。
專利付費是顯規則,模仿專利是潛規則。顯規則在與潛規則的較量中,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對話。
如果對話失敗,中國地板每年銷往美國的數量是3000萬平米。這些產品勢必回流,給產能過剩的國內市場雪上加霜。
“專利具有時效性,並有真偽之分;專利的權利要求也有多少之分。有的專利持有人其專利的權利要求有數十項甚至百餘項,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利要求都能夠成為其向我國地板生產企業索價的砝碼。”
在會議期間,有專家的上述這段話為大家打了氣。
專家還建議:木地板企業要聯合應訴,爭取權益的保障,但也應適當藉助政府力量。鎖釦專利的結果不光影響17家企業,也將影響整個國內地板業和地板經濟的發展。
這無疑是個樂觀的估計。
關於此事彭鴻斌直言不諱,認為國內地板界應更多審視自身的不足。這說明國內地板界整體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意識淡漠。積極應訴只是爭取一個好的結果,但同時大家應在這件事中有所反省和改進。
彭鴻斌的話刺耳,卻沒有媚眾。後來事態的最終發展並不如人們期待的樂觀。
事實上,在一個透明、成熟的市場上,規則可以用作武器,但很少可以當作僥倖。每個賽場,都有自身的比賽規則。
鎖釦事件看規則(3)
如果說我們走出去,創新和品牌能增強技術水平提高商場上的競技能力,那規則就是一個適不適合在場上停留的問題。這跟體育比賽的區別不大,上了場,如果完全不守規則,結局只能是:走出去,再退回來,上了場,再被逐出場。
規則,只能遵守,不能挑戰。
喜憂各半的中場
由於“337調查”,國內地板界涉入至深,牽連至廣。
中國商務部與林產工業協會出面,在國內進行了專項的訴訟招標,最終組成了中美律師工作團,赴美參加應訴,為國內地板界謀求儘可能理想的結果。
2006年7月,“337”調查的第一個裁定結果出臺,但人們見到了兩個不同的版本。
在國內公佈的訊息一片利好,顯示中國地板業取得了主動。摘錄《中國青年報》的當時報道如下:
中國地板行業應對美國337調查案獲得首勝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獲悉,中國地板行業應對美國“337調查案”取得巨大突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行政法官美國時間7月3日裁定,由中美律師團隊(集佳律師事務所和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以及聖象集團、菲林格爾、升達三大中國地板製造公司聯合設計的“第7號鎖釦地板”產品可以進入美國,中國首次打破世界上最難的貿易壁壘。
……
此結果表明:中國企業用該繞道設計製造的產品可以繼續進入美國市場,並且不用支付任何專利許可費,為此連帶收益的還有世界其他生產複合地板的企業。這意味著已經收取30億美元專利費的Unilin公司在全世界20多場官司中第一次遭遇失利,以後其恐怕將無法再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利許可費……
但這個結果顯然過於樂觀。因為在法律中對同一類事件的法律處理,一般會是一個相同的結果,出現例外的可能性不大。
在Unilin集團的網站上釋出了另外一條訊息,聲稱他們獲得了初步的勝利。
摘引該網站的當時訊息如下:
“2006年7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Unilin集團針對3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