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飢氓也,掠至明春後自定耳。”
然而,這次王二殺官奪城了,紙是包不住火的,流寇的聲勢一天比一天高漲,地方官再也無法掩蓋了,只好硬著頭皮向朝廷報告。
兵部奉旨查核時,地方官又互相推諉。陝西巡撫胡廷宴,說是延綏巡撫嶽和聲管轄的邊兵作亂,嶽和聲又說是陝西內地的饑民為“盜”。陝西巡按御史吳煥在疏中則各打五十大板,說:“盜發於白水之七月,則邊賊少而土賊多。今年報盜皆騎銳,動至七八千人。則兩撫之推諉隱諱,實釀之也。”這事兒就這麼壓下了,但這時陝北的農民大起義已經初具規模了。
而後來的耿如起更絕,他對農民起義,採取的是飢餓療法。嚴防黃河沿線,不讓流寇渡河侵入山西,然後斷絕山西向陝西地區賣糧,準備餓死那些流寇杆子。
結果流寇沒餓死,反倒讓陝西的流民百姓大面積餓死。眼睜睜的餓死怎麼辦?簡單啊,咱們也上山做杆子,加入農民軍。
崇禎二年二月,三邊總督武之望病死,左副都御史楊鶴接替。楊鶴抵任以後,看到陝西各地的災荒十分嚴重,無衣無食的饑民,拖家帶口千百成群地加入到流寇隊伍中去,使他所部署的軍事追剿收效甚微,官軍疲於奔命,流寇卻有增無減。他感到光靠軍事手段解決不了面對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崇禎二年底奉詔抽調大批精銳開赴京畿勤王,又使他深感兵力不足,窮於應付。在這種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楊鶴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方針。開始他的養氣理論。
結果這一下讓百姓們看到了活路。什麼活路?要想獲得糧食,那就先當流寇,然後接受招安,就有了糧食。當然糧食不多,吃不了多少時間證明辦,於是就再做流寇,再接受招安。
這是一個好辦法,所以即便是安順的良民百姓,也抄起了這番操作。
結果就是這樣了,楊鶴越招安,結果流寇越多。現在發展到了王自用為盟主的三十六營,合計有百萬之眾,而其他大小流寇杆子更是多如牛毛。
現在真正算是安定的,只剩下被洪承疇治理的延綏地區了。
“好好幹吧,我的洪大人,有你哭的時候。”
洪承疇立刻將請求的目光望向了趙興。
趙興瀟灑的站起來,他可不想趟到這趟渾水裡去,現在在趙興的心中,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這是第一,打擊和削弱皇太極這是大漢民族的第一敵人,是第二,整頓大明的吏治是第三,地方小事,趙興不想管也管不過來。
“你別指望我,我是錦衣衛,我只管告訴你誰要造反,不管圍剿。但只要你按照我當初的既定方針辦,天塌不下來。”然後看看外面已經不知道什麼時候停下來的雨:“我現在去榆林看看,然後我得回京了。我作為錦衣衛的頭子,老在外面跑是不合適的。告辭了。”
趙興說的對,伴君如伴虎,隱於市安全。但遠離了朝堂時間久了,你就會被政治邊緣化,對於一個對政治已經上癮,有了野心的人來說,被政治邊緣化比伴著老虎更可怕。
拒絕了洪承疇挽留,直接招呼智風毛守義,跟著自己出了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