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重開東江鎮,李光道豁然站起,大喜的道:“這可太好了,從此,我鐵山無憂了。”
之所以他這麼說,是因為朝鮮人戰鬥力的確爛的很,而且是相當的爛。不斷的被南面的日本,北面的女真欺凌。就是這個鐵山州,時時刻刻被女真壓迫著,要不是當年有毛文龍帶著他的將士,多次解救鐵山,鐵山早就被建奴攻破了。李光道和他的屬下官員們,對毛文龍是真的感恩戴德。即便袁崇煥封鎖毛文龍的時候,讓毛文龍之所以能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不但是朝鮮人在不斷上書朝廷(大明),為毛文龍辯解,更主要的就是鐵山,在儘可能的拿出物資,來支援他。
只是可惜,鐵山也是在四戰之地,地貧民稀,能力有限罷了。
但是李光道,依舊信誓旦旦的道:“只要重新建立東江鎮,讓毛帥的後繼者掌權,下官不但全力以赴的支援,而且可以到我鐵山駐紮休整。”
明軍進駐鐵山和宣州,這並不稀奇,而且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想當年,毛文龍的軍隊,其實絕大多數,是駐紮在鐵山和宣州的。這不但能讓毛文龍的軍隊獲得隨時需要的物資,更能保護鐵山的安全,雙方等於是互取所需。
“這一點上,我會考慮的,但按照平等互助原則,重新建立的東江鎮,不能再依賴別人,需要自身的發展,來維持自己的運作。所以我這次來,是和您談互利互贏的。”
對於趙興這種不是壓迫屬國,而是互惠互利,李光道感覺到不適應,畢竟跪的久了,你讓他和自己平起平坐,真的不適應。
趙興和藹的道:“我知道鐵山的地區,能夠出產最優質的鐵礦,我更知道這裡的煤礦,含硫少,能夠錘鍊出更好的鐵料,所以這次來,我是和你談合作的,合作懂嗎?那就是互惠互利,雙贏共生。”
大明的朝廷不缺鐵礦石,但後世我們的國家為什麼從外國,不惜重金購買鐵礦石,而將中國的鐵礦幾乎逼入了死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為中國的鐵礦,含量低下,而且雜質多,最主要的是含硫高,真的不適合於生產的需要,所以才不得不和那個狼狗澳大利亞,任憑它漲價落價,也要從他那裡購買。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煤炭,儲量極其豐富,但是用於冶煉鋼鐵,那裡面高含硫,也讓冶煉出來的鋼鐵變脆,不得不花大價錢,在國外購買。
而緊鄰中國的朝鮮北部,就有最優質的鐵礦石,還有最優質的煤炭,之所以後世不從這裡大量採購,是因為中國要承擔國際義務,尤其後世的朝鮮,已經傷了中國人的心,應該給予教育敲打。
但現在,趙興哪裡管後面的事情,顧著眼前才是正經。
偉大的科學家,登萊巡撫孫元化已經發明瞭鐵模鑄炮技術,但因為採用的是國內的鐵料,廢品率高到讓人沮喪,如果能夠用朝鮮的鐵礦石和煤炭煉出來的鐵,或者是直接煉出鋼,那麼它的成品,將達到100,而成本,就能從每一門紅衣大炮,恐怖的五千兩銀子的價格,直接降到500兩,乃至更低。
這樣一來,採取龜縮態度的關寧鐵騎,最少每個城頭,都會佈滿大炮。那麼在後年,祖大壽在被圍困大淩河的時候,也就有足夠的底氣來抵抗皇太極,他也就不會再投降了。
雖然大炮如果僅僅打鉛彈的話,僅僅能做到壯膽的作用,但這是不是已經足夠了?大明的軍隊,裝備不是不精良,其實缺少的就是膽子。只要像漢唐一樣,有了膽子,何愁不橫掃天下!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在趙興認為,明末所有投降建奴的明朝將領,排除吳三桂之外,都是在迫不得已之下。
既然這樣,那麼就將他們的迫不得已解決掉,那還有什麼漢奸?
有個書友留言說的對,既然這一架風煙火起奔向深淵的大明戰車,想要轉向,重新走向中興之路,那就給它裝上機關槍大炮。
現在,趙興做的就是這個。
也正是出於這種觀點,有時候趙興感覺,自己的權威還不夠高,不能夠乾綱獨斷。
“如果我坐在那個位置上,能夠乾綱獨斷,不會現在那些混蛋們左右掣肘,是不是會更好呢?”
端著酒杯,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把趙興都嚇了一跳,趕緊的,努力的,將這個念頭壓下去。
但這個念頭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樣,壓是壓不下去,反倒是瘋狂的滋長。
用了極大的力氣,壓下了這個瘋狂的想法,繼續和這個朝鮮的官員,談論那個皇上的隆恩,自己的未來。
“憑藉鐵山砸鍋賣鐵的精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