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的兼併土地。所以他們手中掌握的土地越來越多。而立朝歷代,就有士紳不納糧不當差的規矩,所以這一部分土地,就只是名義上的,對我們官府和朝廷來說,只是一個數字,沒有任何實際用處。”
這個老同知果然是閱歷深厚,說出了事情的本質。中原的土地兼併嚴重,一旦到達一個臨界點,就會爆發大規模的改朝換代的混戰。而每一次混戰,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豪門巨族,於是就等於再次進行了一場土地分配。
但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只要名義上歸順中原朝廷,幾乎就沒有什麼戰亂髮生,所以在這裡的土地兼併問題,其實遠遠高於中原地區。
“還有一點,自從咱們大明建立,打洪武爺那時候立下規矩,舉國養士,凡是取得功名的,在他們名下的田地,是不收取一分租稅的。所以,百姓們為逃避徭役,直接將自己名下的土地,投獻在了有功名人的名下。”
“有多少?”
老同知一笑:“就拿咱們城外的楊家,雖然沒有出現舉人以上的身份,但一族20秀才,就幾乎佔盡了城外所有的良田。”
“一族這麼多秀才?這也算是天下奇聞了。”
老同知搖頭:“不足為怪,他一個家族兩千多口人,再加上咱們這裡讀書的人本來就少,競爭根本不激烈。同時考秀才,就在省裡,家大業大,有錢有勢的,弄一個秀才不跟玩兒似的。”
王慶一深有同感,上次京城掄才大典,那麼嚴密的層層遴選之下,還是有那麼多不合格的考生進入呢,何況是地方上的,這個現在看來是不足為奇的。但一家二十秀才,就多了點,這足以為奇了。而一個秀才,名義上就佔有二百畝免徭役賦稅的土地,那麼他一家就是多少?嚇人。
“那麼,他們佔有了多少土地份額?”王慶一詢問。
老同知痛苦的回到:“四成。”
王慶一徹底的震驚了,按照這個計算,也就是三百萬畝土地是掌控在他們的手中啦。乾嚥了一口沒有的唾沫:“那真正向官府繳納賦稅的到底有多少?”
老同知就一字一句的道:“不足一成。”
六百萬畝土地,只有五十萬畝繳納賦稅,這點賦稅,還不夠一州八縣官吏和衙門公幹人的俸祿開資呢,還何談支出張總督平判。大明土地兼併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了。
深深的吸了口氣,王慶一決定:“從崇禎四年開始,土司本官暫時不能動,但士紳和秀才的土地必須清查,在楚雄州,施行我的規劃——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此話一出,當時老同知豁然色變。“大人不可莽撞啊,您一旦施行這個政策,就算是捅了天大的窟窿,就連您,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啊。”
王慶一堅定的道:“為國為民,我意已絕。”
崇禎四年,將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