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鴻濟大師的意思,建造這流民所卻不是那麼容易的,鴻濟大師這宏願是發下了,但是,具體能不能成行還是個問題。
流民所的選址,官府的支援,以及後續逐漸物資的投入,都不是簡單的。
而且,這事有鴻濟大師號召,富戶參與的必定不少,到時候,人多了,紛爭就多,程兆兒歷來討厭紛爭,她寧可自己安安靜靜的做善事,也不希望看著有人打著行善的幌子,這樣的人,即便出了銀子,心不誠,也不能給自己積多少德吧!
更可況,程兆兒從不認為自己是個聖潔的大善人!她的心不大,所做的一切,都不過是為了她自己小小的目的罷了!
如今,看到街上那些流民的姿態,她受到很深的觸動和衝擊,她從沒有什麼時候,如現在這般,那麼想要是做點什麼,來敲醒這些麻木沉寂的靈魂!
也許在鴻濟大師所做的善事基礎上,她還可以加點什麼。她決定答應鴻濟大師的計劃,哪怕鴻濟大師不一定做不成這件事兒,她也要幫忙促使他成功。
如此想著,她便把自己醞釀的三天的事情和鴻濟大師說起了。
程兆兒的意思:流民所自然要辦起來的,但是,僅僅是收容卻不行?(未完待續。)
253 死劫(一更)
流民所裡,必然會妥善安排這些流民,連原本極為擔心的會不會餓死、有沒有衣服穿的問題也不存在了。
這裡不是這些流民的家鄉,如今依照這些流民的情況,雖說官府還沒給出怎麼安排這些流民的明確的說法,但是,有好些地方因為受災嚴重,山崩地裂雪崩山洪的,許多住在山道里的村民的家園全部毀滅殆盡不說,沒準山塌了,路都沒了,再也進不去了,官府即便想要把這些流民遣返回鄉,也無處可去。
還有一些偏遠地區,有些地方鬧了幾年的災荒了,那些地方如今雖說沒有爆發瘟疫,但是,也是官府重點防範的地方,沒準過些日子,發現了什麼風吹草動就要全部封鎖起來,切斷河道,阻斷進出的通道,直到爆發瘟疫的可能性完全散盡,才可能放這些流民回去。
時間久了,那流民所沒準就是他們的家了,即便能夠遣返,少說也要住三五年。
難道就任由他們這些人每日在流民所混吃等死?真個這麼過上三五年,這些人只會越發的麻木下去。沒準兒到時候連基本的求生能力都喪失了,也許就這麼行屍走肉的過一生也是可能的。
真個要是那樣,程兆兒覺得還不如死去來的痛快!
真到那時候,可就真沒戲了,這些個流民之所以變成這樣的行屍走肉,程兆兒也尋思的很清楚,想必是因為這日子沒盼頭。失去了希望。
孩子姑且不論,災禍和戰爭帶來多少的孤兒,這些是無法估量的,就是那些成年人,他們在災禍中可能失去的更多,親人、家園、財物甚至情感的寄託,一下子打擊太大,也就完全懵了。
程兆兒覺得如今這樣的麻木只是因為這些原因,只要重新給他們找到生活的盼頭和希望,沒準兒還能恢復過來。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但是。再過上三年五年,事情將會又不一樣了,到那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被餵養”的方式。習慣了到點兒有飯吃。有遮風擋雨的地方。有厚實的棉衣!
那時候,他們的思維早就禁錮,靈魂早就腐朽。行為舉止都有了“慣性”!真個讓他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估計更不容易了。
這也是程兆兒這麼急吼吼的幾欲把事情辦起來的原因!
流民所固然安穩,但是,弊端也如此的顯而易見!程兆兒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他們找到謀生的手段,長此以往,讓他們安定下來,才能開始新生活,而不是像一個過客一樣,心不安定,身也安定不了!
按照原先構想那樣,只是每日裡派發食物!那只是餵養了一批蛀蟲而已,他們蛀空的是整個大夏朝計程車氣和朝氣蓬勃的精神,唯有讓他們重新振作,大夏朝也許才能重新煥發生機!
年前,程兆兒就這事兒和鴻濟大師商議了,到如今,具體的章程還沒有完全定好,細節之類的還有的推敲!!
這事兒鴻濟大師乍一聽是有些犯難的,他一方面非常的佩服程兆兒的頭腦。他一向有識人的本事,對程兆兒此人,私下裡評價也很高,歷來知道她是個聰明的。能提出這樣的建議和想法,鴻濟大師無疑是驚歎的。
程兆兒才多大點兒,這麼小小年紀的一個女子,有如此的胸襟和情懷,是怎樣難得的事兒?莫不是,一個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