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一次相關會議。 “好的,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都是什麼樣的混蛋發動了這次襲擊,”會議一開始,我首先向聯邦調查局的鮑勃·布利策發問。 “特別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布利策回答道,“不過這件事似乎與一個來自埃及的穆斯林大有關係,這小子現在應該呆在新澤西或是布魯克林。” 中央情報局的溫斯頓·威利這時插話道,“這批人應該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哈馬斯這一類組織的人,我們調查了這批人的電話記錄,但是沒有發現特別引人注目的線索。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屬於什麼組織,也許根本不存在這樣的組織。” 聽了這些話,我不由得大失所望。我略帶譏諷地問:“是嗎?不存在這樣的組織?難道這些傢伙是在看NBA籃球賽的時候偶然相遇,然後臭味相投,臨時決定去襲擊世貿中心的嗎?” “說實話,我們也不知道。或許你說的情況也是一種可能,”威利苦笑著聳聳肩。 儘管談話的內容不能令人滿意,布利策最終還是向我保證,他們將盡全力追查恐怖分子,並將這些恐怖分子所在組織的情況弄個水落石出。  
恐怖主義重新抬頭(6)
聯邦調查局在紐約市的分部規模龐大,以至於一個聯邦調查局的副官親自擔任了該分部的主管。在爆炸發生的兩週後,聯邦調查局已經逮捕了四名嫌疑分子。透過紐約警方的工作,我們很快發現,原來這四名嫌疑分子背後似乎還有著一個有組織的網路。一個雙目失明的埃及人似乎正在組織一批極端的宗教分子,並試圖對美國發起攻擊。一個叫阿富汗勞務局的機構為這個埃及人定期服務,而這個機構恰恰隸屬於一個叫本·拉丹的人。有意思的是,這些恐怖分子在本國無法立足,被迫逃亡美國,正是美國政府拒絕了將他們引渡回國。 經過聯邦調查局的努力工作,很快人們發現了恐怖分子正在策劃的另一個襲擊活動,而目標是聯合國總部。在大搜捕之下,這些涉案人全部落網。到1993年底,大多數該組織的成員都相繼落網,似乎人們已經可以大大地鬆一口氣了。 然而,有一個問題始終在困擾著人們:到底是誰在從資金上支援該組織的活動呢?這個不為人知的組織到底有著怎樣的背景?無論是聯邦調查局還是中央情報局都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到底是什麼樣的組織正在不斷地組織著對美國本土的襲擊,而這個組織在當時仍然不為人們所知。  
恐怖主義重新抬頭(7)
直到今天,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我們才意識到,這個當時連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都沒有聽說過的組織就是後來臭名昭著的基地組織。現在看來,美國人第一次逮捕基地組織的成員是在1992年破獲的一起試圖暗殺猶太人宗教領袖的案件,而那時的基地組織仍然不為人們所知。當1993年世貿中心爆炸案發生後,人們透過種種調查,曾經發現資助這次行動的幕後股東原來就是本·拉丹。然而這些情況並沒有引起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注意,許多寶貴的資料也在檔案庫裡沉睡多年,無人問津。實際上,早在3年前,基地組織已經在本·拉丹的組織之下成立了。直到這時,無論是中央情報局,還是聯邦調查局都沒有聽說過這個組織,也沒有聽說過本·拉丹這個人。只是在隱隱約約之間,人們聽說過有這麼一個人正在不斷組織起對美國的襲擊。然而1993年的襲擊事件似乎正在預示著更大風暴的來臨,一個大時代正在拉開帷幕。 當我加入國家安全委員會時,它已經成立了一個新的安全辦公室來處理導彈、化學、生物武器的擴散。我的任務也轉成了“國際規劃”,負責處理一些與國家安全委員會任何辦公室的業務都無關的事務。在所有這些事務中,恐怖主義也是一項,當時它還處於很低的層級。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世貿中心的爆炸案為止。  
恐怖主義重新抬頭(8)
儘管無論是中央情報局,還是聯邦調查局,都沒有聽說過基地組織,但由於為人們所熟知的發生在1994年的恐怖主義事件,克林頓的團隊從1994年開始,對這個事務給予很大的關注。克林頓、萊克和我都認為反對恐怖主義應該在我們一系列制定的後冷戰時代的措施中佔據相當的位置。 這些反應措施的一部分就是要指定新的反恐政策以取代里根政府在前幾年所施行的政策。在老布什的政府當中,並沒有一項正式的反恐政策。正像我後來所發現的那樣,地盤之爭可以讓最好的反恐措施無濟於事,而這一點在此後的湯姆·裡奇的作為之中就可以發現。在大規模的官僚機構重組中浪費時間要比真正為反恐做一點實事要容易得多。當我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