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他已將所有的臣下都遣進了江戶,前後一個月都不到,迅速之極。一直都以行動敏捷見長的秀吉見了也著實吃驚:“德川殿下的處事方法普通人真是難以想象啊!”
江戶從鎌倉時代起有姓江戶的豪族居住,因而得名,最初在這裡築城的是太田道灌。這之後雖有北條的家臣掌管,可作為城只是空有其名,屋頂釘的是杉樹皮,到處鋪的都是茅草和荊棘一般的草,樹木破爛不堪,隨地可見。初次看到這一切的家臣都灰心不已。不僅如此,放眼望去,一望無際的只是生滿野草的武藏野平原,海邊居住的只有很少幾家漁民和農民,荒涼之極。
將這一切變成後來的江戶城是靠了家康之力。自從天正十八(1590)年8月1日抵達江戶以來,家康可謂在政治上投入了平生最多的心血。
他看中了一個名叫伊奈忠次的人,提拔他做了獨一無二的代官(相當於民政長官之職)。本多正信被稱為是家康的智囊,也是家康談話的理想夥伴。一天正信對家康說:“原先五州有許多代官,主公為何罷免了這許多人,以八州之大,只設立一個代官?無論伊奈忠次有多大的才能也好,八州如此多的事務交給一人來處理總有些不妥吧!”
“這嘛,你等著瞧好了。我會讓忠次寫下誓詞的,在這之前,正信,你先給我記錄一下。”
正信磨好硯臺,拿起筆來:“是,該寫什麼呢?”
“第一,首先要將關八州當作自己的土地一般認真對待。”正信照此寫下。
“第二,在對自己部下的待遇上,不得有偏袒和不公。”
“是,寫下了。第三是?”正信恭聽道。
“不,這些就足夠了。”家康讓正信放下筆。
後來事實證明家康果然沒有看錯,伊奈忠次的確是一個優秀的人材,工作成績也十分出色。
那時,葛西、琦玉的田地和原野因為利根、秩夫二河氾濫,是一片雜草密生的低溼之地,忠次造堤防水,掘溝灌田,開墾荒地。是以草深之處不斷變成新田,下田幹活的人也多了起來。
家康令本多正信和青山忠成等人修城,從土地高處挖土填海平池,為後來接連不斷而來的人制造方便。與德川家緣分頗深的三河、駿河、遠江、甲斐、信濃的人們逐漸集中到江戶來。就這樣,城鎮落成,人丁興旺,寂寥的江戶一年年熱鬧起來了。
再後來,江戶作為將軍家腳下地興盛繁衍,到了明治時期江戶城成了皇居,直到成為今日的東京都,這些都是後話,不再提了。
以小田原攻城戰為最後一役,全日本的戰爭——應仁之亂(1467年)以來持續了一百二十多年的戰爭,終於結束了。
“啊,戰爭結束啦!不再有戰爭啦!”
“長夜終於迎來了光明啦!”
“值得慶幸,值得慶幸!”
長久以來黑夜沉沉,現在好不容易光明的晨曦開始照耀到全日本來。戰爭結束,世間一片祥和,人們重又陶醉於和平的生活之中,文化鼎盛,商業、工業和礦業也迅速發展,物產也極大地豐富了。秀吉喜愛茶道,因此茶道在當時相當流行,此外,繪畫和建築等美術工藝也盛極一時。那一段時期被今人稱為“桃山時代”,相當有名。
生活就這樣一日日多姿多彩起來,武士們的生活也跟著漸入奢華。秀吉的生活也非常鋪張,常常舉辦盛大的茶會,令人目眩神迷的賞花奢宴,平日的生活也極盡浮華之能事。
然而家康的生活十分樸素,一旦發現家臣們變得奢浮,他便會時時勸誡其儉約,有鑑於秀吉的種種奢行,他一定在腹內暗暗發笑吧。
日本國內的戰爭終於告一段落,然而,秀吉又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戰爭!
文祿元(1592)年,為了同明朝(中國)交戰,秀吉兵發朝鮮。
“這真是了不起的事啊!”
“真是令人頭疼的事啊!”
大名們的想法不一而同,但由於是秀吉的意思,誰也不敢一個人出來唱反調。當然家康也無法阻止秀吉,只得勉勉強強和秀吉一起來到九州的名護屋城(佐賀縣唐津市之西),這裡是向朝鮮出兵的基地。
日本的將兵在朝鮮勇猛作戰,以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長為大將,分成兩軍進攻朝鮮。可是朝鮮與日本氣候大異,日本軍隊又不熟地理,兵站線(武器和糧食的補給線)伸得過長,造成軍隊再三退卻。此戰一度講和,但不久又戰火重燃。
秀吉在戰役剛開始時曾發如此的豪言壯語:“以蒲生氏鄉為右翼,前田利家為左翼,孤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