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吉說是怕這些降人乘夜生變。朱棣不禁大怒,他說:“彼既來降,當誠心受之,豈可縱殺!借疑其不誠,必殺其眾然後已,且人眾,又豈能盡殺!昔李廣殺降,終不封侯,爾之功名,由此不顯矣。”朱棣擢谷允為指揮,以獎勵他臨陣的勇敢,他又乘新部署了隊伍,令張玉將中軍,朱能將左軍,陳亨將右軍為先鋒,令丘福將騎兵繼之。天亮時,燕軍已全部渡過了白溝河。
官軍準備得更為充分,早已列陣以待,軍伍延綿數十里。他們沒有連夜渡河跋涉之苦,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朱棣戒中軍張玉、左軍朱能等,一定要先摧官軍之鋒,然後馬步齊進。官軍首先出戰的是瞿能、瞿良材父子。這瞿能是合肥人,其父瞿通在洪武中逐漸做到都督僉事,後來這官職便由瞿能繼承。瞿能是一員驍將,曾作為四川都指揮使隨藍玉出大渡河攻打西番立有戰功,又曾擔任副總兵討伐建昌月魯帖木兒的叛亂,破敵於雙狼寨。燕王起兵後,成為李景隆麾下的一員干將。此前攻北平,不幸遭李景隆之忌,城垂克,景隆命其候大軍同進,致使功敗垂成。瞿能嘗以為恨。如今再赴戰場,瞿能決心大敗燕軍。他們率兵直搗燕軍房寬之陣。平安率兵從旁側應。房寬哪裡是瞿能的對手,一交鋒便被殺得大敗,數百人被擒殺。 燕將張玉見房寬慘敗,面有懼色。朱棣振奮精神,鼓勵將士說:“勝負常事耳!彼兵雖眾,不過日中,保為諸君破之。”令丘福等以萬騎,衝官軍中堅,官軍不為所動。於是朱棣率精銳數千人突入官軍左掖,高煦與張玉全軍齊進。突然,燕軍陣後塵起,李景隆軍抄燕軍陣後殺來。朱棣以七騎迎敵而敵軍竟有三萬之眾,朱棣連殺數人便駁馬而還,須臾又馳入敵陣。左右見朱棣如此且進且退,便說:“敵眾我寡,難與交持,宜就大軍以併力擊之。”朱棣說:“此賊奇兵,精銳盡在此,故吾獨當之,以沮其勢,使諸將得以致力於賊眾。若我就大軍,彼以合力,形勢相懸,數倍我眾,殆難破矣。”於是復戰不已。朱棣深諳兵法之妙,他以小股精騎,牽制敵人大批人馬,因而使諸將得以力戰,造成區域性的以多制少之勢。如果朱棣與諸將合流,官軍亦合而擊之,燕軍人少,則難以致勝了。朱棣智慮絕人而勇武尤其可嘉。
官軍弓箭齊發,直射朱棣。朱棣且戰且退,所騎戰馬接連受傷,先後換了三匹戰馬,朱棣自身帶箭三服都射盡了,便拔劍來擊擋湧來的官軍,而劍鋒又被砍折。在官軍逼迫之下,朱棣連連退卻,卻只被阻於河堤。這時瞿能揮刀殺來。眼看就要追上朱棣,朱棣慌忙撇掉戰馬,急走登堤,緊急中假裝揮鞭,好像在召喚堤後的伏兵。李景隆軍疑有伏兵,不敢上堤。倏忽間,朱棣又上馬執兵衝入陣中。官軍平安,善使槍刀,所向無敵。燕將陳亨、徐忠都已受傷。徐忠兩指被砍斷,尚有皮肉與手相連,他便自己把它們拽下來拋掉,撕下一塊戰旗,裹上傷口再戰。朱高煦見到朱棣這邊軍情危急,率精騎千餘人前來解救,朱棣見到是高煦來了,大喜過望,說:“吾戰疲矣,爾進擊賊。”高煦的助戰使得燕軍形勢有所好轉。薄暮時分,瞿能率鐵騎奮勇殺出,大呼滅燕。燕軍騎兵百餘騎被斬殺,官軍越嶲侯俞通淵、陸涼衛指揮滕聚也率眾接連撲殺過來。面對官軍的凌厲攻勢,燕軍幾乎無法阻擋,皆驚懼失色。
正當燕軍驚懼欲亂之際,忽然颳起一股旋風,只見官軍將旗戛然折斷,軍陣為之所動。朱棣見有可乘之機,便親率勁騎繞出敵後,與高煦合兵,乘風縱火殺敵,煙焰漲天,官軍大敗。瞿能、瞿良材戰歿,俞通淵、膝聚也相繼戰死。有位王指揮,本是臨淮人,常騎小馬,軍中呼為“小馬王”,戰鬥中被重創,他脫去身上的甲冑,交給身邊的僕從,說:“吾為國捐軀,以此報家人。”立馬植戈而死。 郭英向西退卻,李景隆向南逃去,輜重牛馬,迤邐逶棄。燕軍追至雄縣■上月漾橋而還。白溝河兩岸數十里內斷戟殘兵,伏屍累累,鮮血染紅了河水。這一戰官軍被殺或溺河而死的達數萬之多。
李景隆退走德州,燕軍乘勝南下,李景隆再奔濟南。
五月初九,燕王命都督陳亨、都指揮張信進入德州城,籍吏民,收府庫,獲糧百餘萬。自是兵食益饒。
濟南解圍
燕師鐵騎長驅南下,官府民間無不洶懼。朝廷的百萬大軍,竟不堪敵燕藩一隅之地。好個金甌一般的江山,眼見著便要殘破。燕軍佔領德州後,哨騎已先到了濟陽縣城外。他捉了一些人,向他們瞭解官軍的虛實。被捉的人中,有一個王省,是濟陽縣的教諭,也就是縣學中的教官。王省被放還,他認為如今朝廷有難,他恨自己是個文人,不能像瞿能父子那樣斬將殺敵,血沃沙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