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聚居,明人均稱西番。洪武四年設河州衛,同年置洮州、岷州軍民千戶所,十一年立岷州衛,十二年立洮州衛。洪武六年立西寧衛。朱元璋說,“洮州西番門戶,築城戍守,扼其咽喉”。“西控番戎、東蔽湟、隴,漢唐以來備邊要地”,“棄之不守”,“豈良策哉”。 明代西番還包括西藏地區。明朝在這些地區設立了朵甘都司和烏斯藏都司,以加強控制管理。
在政治招諭和軍事征服之外,朱元璋父子還利用貿易和宗教作為手段進行籠絡。貿易已詳前文,此談宗教。明朝法律對僧道限制甚嚴,民間不準私行剃度為僧,僧人需進行通經考試。但對於番僧優禮隆厚,實欲借其力以穩定“番族”。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寅,立西寧僧綱司,以僧三剌為都綱。河州衛漢僧綱司,以故元國師魏失剌監藏為都綱。河州衛番僧綱司,以僧月監藏為都綱。“蓋西番崇尚浮屠,故立之,俾主其教以綏來遠人”,“陰助王化” 。
朱棣即位後,曾派司禮少監侯顯僧智光赴西藏,番僧哈立麻也來到京師朝貢,朱棣派駙馬都尉前往迎接。朱棣對番僧的優禮,無以復加。“諸衛僧戒行精勤者,多授喇嘛、禪師、灌頂國師之號。有加大國師、西天佛子者,悉給以印誥,許之世襲,且令歲一朝貢。由是諸僧及諸衛土官輻京師” 。朱棣甚至稱昆澤思巴、哈立麻為“尚師”,即“上師”,後又封他為“大寶法王”,給以極高的榮譽,賜予甚厚,所費不惜。後來番僧相繼來朝,昆澤思巴被封為“大乘法王”,黃教宗喀巴的弟子釋迦也失被封為“西天佛子”。許多來朝貢的番僧長期住在京師。陸容說:“蓋西番之俗,一有叛亂仇殺,一時未能遙制,彼以其法戒諭之,則磨金恬劍,頂經說誓,守信惟謹。蓋以馭夷之機在此,故供給雖雲過侈,然不煩兵甲芻糧之費,而陰屈群醜,所得多矣。” 其策略是成功的,雖非創見,卻開有清一代利用宗教籠絡少數民族的先河。
《明史》說:“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國師、西天佛子等,俾轉相化導以公尊中國。以故西陲宴然,終明無番寇之患。”
同時,西番諸族不論大小皆許入貢,“西番之勢益分,其力益弱,西陲之患亦益寡” 。
這樣,朱元璋父子用軍事征討、宗教籠絡、入貢給賞等各種手段控制了西寧地區,從而保護了河西走廊並防止了蒙古勢力南下西藏。明朝在整個西域的控制加強和鞏固了,不僅阻止了韃靼、瓦剌向西域滲透的可能,明朝反得以西域之地扼制之。比如,帖木兒汗勾結元裔完者禿(本雅失裡)圖謀東進時,朝廷便得以及時瞭解,並有所準備。
經營東北、經營西域的活動貫穿了朱棣的後半生。如果從更宏觀的角度,便可以看出朱棣對東北、西北地區的開發控制,不僅僅是以之形成對蒙古勢力的包圍,而且是為明朝的勢力在更大範圍內得到鞏固,其實,它是朱棣整個宏圖大業的一部分。這一點我們將在下文進一步談到。
六、開設貴州
明代西南地區,雲南、貴州、四川、湖廣、廣東、廣西,生活著眾多的少數民族,苗、瑤、壯、彝、侗、傣,等等。自元朝以來,中央政府為了管理這些地區,實行了土司制度,任命土人頭目,在當地世襲為官,即世官,土官按當地風俗習慣,管理當地的社會生活。土官可能是宣撫司、宣慰司、安撫司、招討司的官員,稱土司,也可能是府、州、縣官,稱土知府、土知州、土知縣。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用流官,即朝廷可以任意調遣的官,代替土官,叫做改土歸流。改土歸流的結果是密切了當地與內地的關係,加強了中央政府對當地的管理。
貴州布政使司的建立是明朝永樂時期加強對西南地區的管理的最大成績。
洪武時在貴州地區只設貴州、思州、思南州等宣慰司,並設都指揮使鎮守其地。貴州宣慰使隸屬於四川,思州、思南宣慰使隸屬於湖廣,普安、鎮寧等州隸屬於雲南。著名的彝族女首領,水西人奢香,就是貴州宣慰使靄翠的妻子。她曾因不滿鎮守都督馬燁的暴政,到南京向朱元璋馬皇后告狀。後來馬燁被朝廷處死,奢香保證“世世戢諸羅(彝族),令不為亂”。“開赤水之道,通龍場之驛”,使西南一方得以安定。
永樂初年,思州、思南兩地宣慰司首領相互仇殺,明成祖朱棣命鎮遠侯顧成前往平亂。禍亂平定後,明成祖朱棣下令改思州宣慰司為思州府,思南宣慰司為思南府,加強了對當地的行政管理。永樂十一年(1413年)二月,明成祖朱棣下令設立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正式提升為省一級行政機構。貴州布政使司所轄六府、四州、一安撫司、十五衛。到永樂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