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1416年)又在當地設立了貴州提刑按察司。於是貴州地區的行政管規格和理系統就與內地其他地區一樣了。貴州布政使司等行政機構的設定,被稱為,這一舉措大大促進了貴州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安定了西南邊疆。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經過他的努力經營,明朝永樂時期的版圖,按《明史》說是:
東起朝鮮,西據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
南海的“千里長沙,萬里是溏”盡入版圖。
其聲教所訖,歲時納貢,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羈縻者,不在此數。嗚呼盛矣!
此時的明朝,大致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雖不及元,但遠較清為廣大。清朝丟失了包括滿族發祥地的外興安嶺以北地區,是盡所周知的事實。
七、嚴密的防禦體系
明朝雖然在韃靼、瓦剌地區封當地首領為王,設定了一些羈縻衛所,並實施各種政策加強與蒙古地區的聯絡,但由於遊牧經濟和農耕經濟的中突沒能得到妥善解決奇 …書∧ 網,蒙古地區需要內地提供的生活物質,甚至不惜以搶掠手段獲取,所以韃靼、瓦剌經常對內地進行侵擾。明朝在對其懷柔撫綏的同時,不能不加緊防禦。“選任名將,總率兵馬,修飭邊備以待之。自遼海至於兩鄙,要害之處,皆有其人焉” ,所謂“列鎮控制四夷” 。號稱“九邊”的北方重鎮,永樂時遼東、宣府、大同、寧夏、甘肅皆已駐有重兵。總兵官領兵戍守,營堡墩臺,分其緩急量設兵馬,平時走陣、哨探、守■、焚荒,皆其職。敵“即不欲犯我境土,非以貪戾而務廣大也。衛邊地而死民死”,“日戒修軍政” 。其時“邊政嚴明”,諸官軍“無敢惰”,“稍違制輒按軍法” 。
1.嚴關堅堡,且耕且戰
朱元璋很注意北部地區的軍事工事的建設,洪武時關隘烽堠遍佈邊境,“自遼以西,數千裡聲勢聯絡”, 用以“限隔內外”,“讋服胡虜,撫輯邊氓” 。
永樂以後,由於大寧都司的內遷,宣府等地成為衝要,後來遷都北京,靠近邊境,朱棣更重視北部邊防工事的建設。其主要設施有屯堡、壕塹、墩臺。
據《山西通志》載:
土堡 相度地宜,依山據險而為之,各堡積矢石備器械,官有廨宇,士有營舍,而倉廒草場鹹備焉。語曰,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勢便也。
塹窖 多鑿於近垣,以阻侵軼,鑿地橫垣曰塹,間鑿間否,形如品字,有隆有伏,互相倚伏曰窖。蓋城堡所以能御患者,以有塹窖為恃也。
烽墩 多設於邊境,以時偵望……相地形高聳足以眺遠者,築立墩臺,設軍戍守。一旦有警,晝則鳴炮,夜則烽火,庶警報易以飛傳,兵馬便於召集。
永樂時期所修大體類此。
水樂二年十二月庚午,宣府總兵官武安侯鄭亨等奏,修築宣府諸處屯堡成。先有敕諭亨等於宣府、萬全、懷安諸處簡軍馬,堅壘壁,謹烽堠,慎防禦之務。每數堡擇一堡為高城深壕,城多置門,其中開井積水,以聚數堡之人馬輜重糧餉。晝夜瞭望,寇至夜則舉火,晝則舉炮為信。以軍士堅守之,附近屯堡軍亦皆移入其中。亨等經營規劃,至是始備雲。
朱棣還屢次下令加以督促:
永樂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屯堡務要壕塹堅深,日夜遣人望高哨瞭,不可頃刻少怠,欽此。
永樂十九年六月二十七日,各處城池,務要十分整理得堅,屯堡務要修理得停當,擺佈如法,便如一座城一般。朕將親來巡視,欽此。
永樂二十年十月初八,但是沿邊及各難守屯堡,即將人口頭匹,盡數收拾入堅固屯堡內居住,務在堅壁清野,使寇無所得,必然就擒。欽此。
據《譯語》說:“虜好野掠,不攻城(以攻城曠日費力也),間攻堡寨。人果死守,則亦棄去。”“嘗有畏死退縮者,賊入則無唯類” 。因此,屯堡的堅固,對保護沿邊軍民不遭侵擾有相當作用。
宣府以外,寧夏、甘肅、大同、遼東等沿邊要地都有屯堡設定。永樂十二年朱棣曾命行在兵部、都察院遣官按視各處屯堡建設的情況 。朱棣還規定了屯堡的規制:
“上命邊將置屯堡為守備計。每小屯五七所或四五所,擇近便地築一大堡,環以土城,高七八尺或一二丈,城八門。周以壕塹,闊一丈或四五尺,深與闊等聚各屯糧芻於內。其小屯量存逐日所用糧食,有警即人畜盡入大堡,併力固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