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邊還修築了許多城池、石垣、壕塹。永樂七年六月,朱棣對後軍都督同知曹隆等說:“國家置邊軍鎮守,所恃城池為固。須高城深池,日夜警備,苦城池堅定,巡邏不怠,猝有緩急,可以戰守隨宜。” 永樂十年八月,又命邊將在長安嶺、野胡嶺及興和迤西至洗馬林“凡關外險要之地,皆崇石垣,深壕塹,以防虜寇” 。永樂十三年三月大同鎮守左都督朱榮言:“邊衛城池,當邊境衝要。其忙牛嶺、兔毛河、赤山、榆楊口、東勝諸處城垣低薄、無壕塹,宜急修築。從之。” 永樂十一年二月,敕鎮守遼東都督劉江曰:“前嘗令邊將於諸屯擇一屯多有水草處,深作壕塹,開井積水,凡鄰近各屯行李芻糧孳畜皆置於內。有警則諸屯相與協力拒守。爾獨不遵。爾別有良策否?即有緩急,不致誤事否?宜深計之,毋貽後悔。”
煙墩之設有定製:
“永樂十一年令築煙墩,高五丈有奇,四圍城高一丈五尺,外開壕塹,釣橋門道。上置水櫃。暖月盛水,寒月盛冰,墩置官軍守了,以繩梯上下” 。
朱棣曾多次下令各處建築煙墩。這樣城堡、墩臺、壕塹遍佈北方邊境,東起遼東,經宣府、大同、寧夏、甘肅,直至嘉峪關,各種軍事設施連綿不絕。正德年間,禮部郎中都穆西出使寧夏,尚得見永樂初何福所築城 ,甚至河州、洮州、岷州諸衛,也有邊牆隘門等設施 。
1980年,筆者曾實地考察從宣化到大同一帶的煙墩城堡。從宣化往西,過柴溝堡,沿洋河西岸,岡巒起伏。岡脊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