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於接近和迂迴包圍。於義洞兩側,山高坡陡,綿亙橫貫於麻(田裡)汶(山)公路以南,山北有1500…2000米開闊地。臨津江北岸地勢平坦,距江岸2000…2500米以北是連綿不絕的丘陵地帶,有數條自然溝,深約1。5…2。7米,稍加改造即可作為衝擊出發陣地。縱深地勢較高,田屯東北側高地、蘆谷裡西側高地、196。5高地均能俯瞰敵基本陣地,且有部分松林,便於兵力和物資器材的隱蔽配置。
敵防禦地域內,由積城經馬智裡至汶山有一條二級公路;由馬智裡經於義洞、法院裡至高陽有一條三級公路;由鬥只裡經檢祥、館洞、粟浦裡至三河裡有二條橫貫公路;鄉村路較多,均可通行汽車,敵兵力機動、物資運輸均較方便。
第116師待機地域內,由青廷裡經基谷裡、貴存裡至朔寧有縱向公路一條;由青廷裡經小鬥日、松峴至麻田裡,由基谷裡經高旺裡、雞鳴裡至漣川有橫貫公路兩條。此外,縱橫的鄉村路較多,便於部隊機動和物資運輸。
作戰季節正值嚴冬,氣溫通常在零下20…25度,積雪厚約20…40厘米,凍土層60…80厘米,對修築道路、工事和物資運輸、隱蔽偽裝都帶來一定困難。
二、戰鬥準備
1、部隊開進
1950年12月11日,39軍軍長吳信泉命令116師師長汪洋,由348團提前兩天,從平壤出發到九化裡以南地區,執行突破臨津江的戰鬥偵察任務。汪洋遂配屬給348團山炮、工兵、偵察各一個連組成先遣團,由師參謀長薛劍強帶隊。薛劍強下到348團團部,傳達了軍、師首長的命令,要求348團行動迅速但要隱蔽,查明敵情但不要吃虧。離開軍、師主力,單獨執行任務。一定要注意防止敵人襲擊。接著開啟作戰地圖,和團長高克、政委王競、副團長周問樵、參謀長劉德義一起研究瞭如何完成這次戰鬥偵察任務的行動方案。行動方案研究完畢後,348團由平壤市郊出發急奔三八線。走到沙裡院以東公路上的魚淵裡時,發現撤退的美二十五師後尾部隊在飛機掩護下乘汽車南逃,偵察連不敢戀戰,全連做好戰鬥準備在公路邊一個小丘隨地上展開戰鬥隊形,距離公路上的敵人不到300公尺,互相都能看到,美軍以為一一六師偵察隊是南朝鮮部隊,沒有聯絡就順公路向南開去了。經過7天行軍,348團到達臨律江北岸九化裡以南的青連裡、下高密地區,立即開展了6個連的兵力,進行戰鬥偵察,驅逐了韓國軍隊1師11團、12團戰鬥警戒,控制了北岸的制高點。他們先後打退了敵人派到江北搜尋隊的8次戰鬥偵察,俘敵5人,經過審問基本上了解到偽一師各團的部署、戰鬥編成和陣地火力配備等情況……為了隱蔽企圖,1營在高浪浦裡地區積極進行襲擾和組織強渡準備,掩護師主力在新岱至上井突破地段進行周密部署和充分準備。
13日,116師主力由平壤向高浪浦裡地區開進。20日,全師主力經過急行軍到達臨律江北岸集結地域。第348團位於上高密洞、沙岩、禹勤裡地域;第347團位於防築洞、木果、梧谷地域;第346團位於後谷、冷井、梧村地域;師指揮所位於店村東南側無名高地。師後方指揮所配置在下勿閒;師傷員收容所配置在上勿閒;師彈藥庫配置在上勿閒東北側;師軍需庫配置在下勿閒東北側。師長汪洋、政委石瑛在聽取了參謀長薛劍強和348團團長高克對先遣團的情況彙報後,命令各步兵團和師山炮營,在江北岸設立4個觀察所,展開對敵人的觀察,要求日夜不間斷地觀察,隨時將觀察的情況登記上報師司令部。
汪洋還親自帶領全師團以上指揮員到預定突破地段〔西起元堂裡,東至石湖,共約65公里〕進行反覆的、長時間的現地偵察、分析、對比.得出以下結論:
西段元堂裡至戊灘浦地段有利條件是:1)此處江岸彎向我方,形成一個大突出部,位守敵東西兩翼明顯暴露,便於我方攻其翼側,這是兵書上所主張的江河進攻中的最佳選擇;2)江面寬、江水淺,易於徒涉;3)對岸平緩,易於攀登。
此段的不利條件是:1)敵防守兵力強。工事堅固,不利於進攻;2)江南有大片平坦地面.突破後不利於向縱深發展;3)我方地形平坦,沒有起伏地和自然壕溝,不利於隱蔽集結進攻部隊。
而東段新岱至土井地段,明顯不利的條件是:1)這一段江河彎向放方,有利於敵人兩翼交叉火力的封鎖;2)江對岸為7—10公尺高的峭壁懸崖,難以攀登;3)這段江面寬100—150公尺,水深l—2公足,土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