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通訊聯絡組織、以保障戰鬥中聯絡暢通和實施不間斷的指揮。師團均開設1—2個步炮聯合觀察所,以晝間觀察結合夜間抵近偵察和戰鬥偵察,不間斷地掌握更新敵情。同時,346、347團派出兩個連為配屬的炮兵第26、45團修路,構築發射陣地、工事和掩蔽部、以保證配屬炮兵到達後能安全順利進入陣地,迅速做好射擊準備。
杜博受命之後,準確理解了師首長作戰意圖,部署火炮在距敵300…500米處抵進射擊,把觀察到的敵人火力點、障礙物編上號,具體分配到每一門火炮上。他根據日落時間、我軍炮火數量和彈藥數,為保證射擊準確,開啟突破口制定了炮火準備的程式和時間。
——總攻發起的時間:12月31日16時40分到17時,師、團炮兵群直接瞄射擊,集中開啟突破口。
——16時50分到17時03分,團、營迫擊炮參加對敵鐵絲網、地雷場集中射擊,破壞敵人障礙物、地雷.為尖刀連開闢通路。
——17時到17時03分.對突破口進行3分鐘的集中壓制射擊,保障4個步兵尖刀連發起衝擊,渡江突破敵江防陣地。
——4個步兵尖刀連發起衝擊的同時,師、團炮兵群開始進行3次攔阻射擊,每次延伸100公足,護送步兵衝擊300公尺,支援步兵佔領並鞏固突破口陣地,同時壓制敵人反衝擊部隊。
隨後的戰鬥證明上述程式和時間異常周密、嚴謹、科學,獲得巨大成功。突破臨津江戰鬥成為志願軍師進攻的一個典範戰例,杜博在此戰炮兵的組織指揮上“立下奇功”。
9、制定總攻時間
“韓(先楚)指”規定進入發起時間在1950年的除夕之夜17時正。但經過汪洋等116師領導的實地勘察,發現這時已近黃昏,能見度差,不利於炮兵瞄準目標,射擊效果不好。
為了解決這對矛盾,汪洋令炮兵主任杜博和作戰科長張常立於總攻時間前一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