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掩護東總轉移、三下江南和聚殲新五軍的戰鬥中成績卓著,多次受到東總的表揚。尤其在攻殲錦州的戰鬥中,14團擔任主攻再顯奇功。
1948年10月3日,東總決定第2縱隊、3縱隊、7縱隊、9縱隊和6縱隊17師25萬人攻殲錦州守敵。
10月13日上午,2縱5師正式確定14團與15團擔任主攻團,並肩突破敵防線。14團接到衝擊訊號後,兩個突擊營1、3營冒著敵人的猛烈炮火發起衝擊。剛開始衝擊,團長薛劍強的大腿被彈片炸傷。副團長王扶之帶領1、2連從右路向敵衝擊,政委任茂如帶領3營從左路向敵衝擊。當3營衝到城下時,左側敵暗堡火力猛烈射擊。營命令9連2班長鄭萬福帶2班衝上去,用手榴彈將敵人火力點炸掉,保證了部隊的安全。部隊迅速衝過壕溝。5個突擊連採用架梯和搭人梯的方法登上城牆,一舉突破敵人的防卸陣地。
14團在衝破敵人防卸時,遭敵猛烈的炮火和反衝擊,但紅軍團的勇士們前仆後繼,死打硬拼,猛打猛衝。當他們突破正面西側城牆時,拐角側面射來的威脅很大,部隊傷亡劇增,但沒有阻止他們向前衝擊。東總司令員林彪和政治委員羅榮桓在帽兒山指揮所看見該團衝鋒的情景時,連連稱讚14團:“好部隊,好作風,紅軍的部隊,紅軍的作風”!
經過31個小時戰鬥,15日18時,錦州戰鬥勝利結束,全殲範漢傑集團10萬餘人。14團在這次戰鬥中殲敵3000餘人。
2縱5師血戰錦州
1948年10月錦州
遼瀋戰役的關鍵之戰,就要在這裡氣勢磅礴地展開了。 林彪加大了“籌碼”。他深知這一戰的重要性和關鍵性,集中了東北的精銳部隊,以5個主力縱隊和炮兵縱隊共25萬人的兵力,誓奪錦州城。 2縱、3縱和炮縱主力,被東總部署在錦州以北、西北,組成北突擊集團,擔任攻打錦州的主攻。
10月11日到13日,2縱開始對錦州外圍據點的肅清。 每次戰鬥都牽動著全域性的形勢,關係著整個東北戰局乃至全國各戰場的發展總趨勢。此時,毛澤東也在注視著錦州,蔣介石更是關注著錦州。 林彪佇立在巨大的錦州敵我態勢圖前,手中的紅筆在錦州西北划動,最後在2縱的突擊方向上重重畫上一筆。林彪作出了重大的改變。
12日9時20分,林彪、羅榮桓、劉亞樓電示:“在外圍肅清後,我軍攻城的主要突破方向應選在二縱地段上,因此,炮縱最大部分的炮火與坦克應轉交二縱使用,根據這一全戰局的重點需要,我炮縱所屬炮兵與坦克之絕大部分,本晚開始向二縱方向移動。” 接電後,炮縱1團全團及重迫擊炮一個營立即到5師報到。
5師又要擔當攻打錦州的主攻任務。“打破罈罈罐罐,伙伕馬伕也要進城抓俘虜。”師政委石瑛簡要有力地動員,部隊情緒高漲。官兵請戰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突擊營、尖刀連個個摩拳擦掌,熱血澎湃。 晚年,當石瑛談起當時的情景時,顯得非常平靜,眼裡充滿了驕傲和自信:“我當時曾暗下一個決心,就是寧肯犧牲一個5師,也要開啟突破口……” 2縱選擇了白天進攻,這大大超乎了敵人的預料。
10月14日10時,總攻錦州開始。霎時間,近千門火炮齊齊向錦州噴射,錦州城頓時硝煙瀰漫。擔任主突擊任務的5師14團、15團突擊分隊的指戰員屏住呼吸,等待著,隨時準備向錦州城垣發起衝擊。 錦州西北是敵城防的重點,集中了百餘門各種口徑的曲射炮,向西北方向濫射。然而一切都是徒勞的,攻擊部隊僅用5分鐘就衝進突破口。14團正面城牆口子還沒有完全開啟,尖刀連就已經架著梯子開始往上爬。一些戰士甚至搭起人梯往城裡翻。一時間,整個突破正面呈現出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的壯觀場面。很快,尖刀連突破錦州城垣。 時任2縱司令員劉震後來回憶,當時在錦州城北帽兒山指揮所觀察戰況的林彪從望遠鏡中看到這樣的場面,情不自禁,連連說道:“好部隊,好作風!” 敵人迅速組織反攻,且一次比一次瘋狂。雙方互相拼奪,展開了大規模的白刃戰。最終14、15團打退了敵人,牢牢控制了突破口。 正當攻擊部隊在坦克的掩護下,搶佔了鐵路路基,準備越過開闊地向市區進攻時,突然,身後敵人的機槍開始掃射。狡猾的敵人依託鐵路路基修築了地堡,從側後射過來的子彈令尖刀連猝不及防,很多戰士中彈倒地。我軍被壓制在低窪的開闊地。 必須炸掉這個地堡,否則將陷入被動,前功盡棄。但一連幾個戰士衝上去,都倒在了血泊之中。這時,15團10連5班戰鬥組長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