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1941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在全國人民的一致要求下,黨中央決定重建新四軍,4旅9團奉命改編為新四軍10旅29團。29團在10旅編成內,仍活動於豫皖蘇,抗擊專門與新四軍磨擦的國民黨頑軍。由於受錯誤的軍事路線干擾,29團雖打了一些勝仗,但自身損失過半,由原來3400多人減少到1400餘人。為儲存實力,隨新四軍4師撤出豫皖蘇。 1942年11月,10旅兼淮海軍分割槽,29團改編為淮海軍分割槽1支隊。沭陽獨立團、濱海大隊調入29團,29團的3營調出。1支隊成立後,轄3個小團(相當於營),每團10個連,總兵力近3000人,支隊長沈啟賢,政委張輝。
王德榮,新四軍10旅29團團長,1941年9月過運河時個人離隊逃跑。
改編為新四軍後的二十九團團長王德榮悲觀動搖,與被俘偽軍中隊長密謀叛逃投敵,當上了偽泗縣別動隊大隊長,成為可恥的叛徒。
當時整個10旅都準備由主力部隊改為地方部隊,王不能端正態度。
新四軍第10旅,1941年2月由八路軍第4縱隊第4旅編成。旅長劉震,政治委員康志強,參謀長沈啟賢,政治部主任高農斧。轄第28、第29團。9月,劃歸第3師建制,由皖東進入淮海地區。l0月,兼淮海軍區,金明任政治委員,參加程道口戰役。
1942年實行主力地方化:
將第28團第l、第3營併入第29團;
第2營充實到淮海獨立團、濱海大隊和沭河大隊。
這樣,新688團就此結束。
11月,10旅兼蘇北軍區淮海軍分割槽,將第29團及第7旅第2l團與地方武裝整編為4個支隊,每個支隊轄3個小團:第1支隊轄第1、第2、第3團,第2支隊轄第4、第5、第6團,第3支隊轄第7、第8、第9團,第4支隊轄第l0、第ll、第12團。1945年4月,第2、第3支隊合編成第3師獨立旅,第l、第4支隊一部與地方武裝合編成新1、新2團。8月,免兼淮海軍分割槽。9月,新2團調歸獨立旅建制。9月28日,鍾偉任旅長,王鳳梧任政治委員,轄第28、第29、第30團,全旅開赴東北,並於11月編入東北民主自治軍。
00、劉震:在淮海
——1944年春,蘇北新四軍部隊開始對日軍反攻,劉震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高溝戰役、楊口戰役、林公渡戰鬥和葉圩子戰鬥。還參加了阜寧戰役,給蘇北的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擴大了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中共華中局決定由劉震兼任淮海地委書記。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佈無條件投降,可盤踞在淮陰、淮安兩城的偽軍拒絕向抗日軍民繳槍。9月6日,指揮部隊採取重點爆破與猛烈火力相結合的打法,迅速攻入淮陰城,擊斃偽軍二十八師師長,全殲該師9000餘人,取得了部隊從長期游擊戰轉向對預有防禦城市的攻堅戰的重要經驗。隨後,又率部參加瞭解放淮安城的戰鬥。 1945年9月下旬,新四軍第三師奉命進軍東北,劉震被任命為副師長。11月底,三師在錦西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12月下旬,奉命在義縣地區指揮5個團阻擊國民黨部隊,掩護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在遼西前線安全轉移。1946年1月,率八旅主力及師特務一團,攻克吉林通遼,全殲守國民黨軍1400餘人。
1946年3月,劉震被任命為中共吉江省委書記,併兼吉江軍區司令員。同年6月,奉命和吳法憲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任司令員。1947年春,率領第二縱隊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在打靠山屯及新立窯等戰鬥中,殲國民黨軍3200多人,使第二縱隊在戰鬥中提高了打運動戰、攻堅戰的能力。1947年5月,率第二縱隊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的夏季攻勢。5月16日,指揮部隊經長途奔襲,對懷德發起總攻,經過激戰,於17日攻克懷德,全殲守敵5000餘人。緊接著,率第二縱隊主力迅速迂迴,進行大黑林子殲滅戰。6月,第二縱隊攻克昌圖。9月,指揮部隊參加秋季攻勢。在12月開始的冬季攻勢作戰中,率部經5個小時激戰,攻克彰武,全殲國民黨守軍四十九軍七十九師9000餘人。中共中央為此專門致電嘉勉。
遼瀋戰役開始後,劉震於1948年10月3日奉命參加攻克錦州的戰鬥。10月14日10時,在攻佔了錦州城西北的外圍據點後,發起了對錦州的總攻。他指揮部隊從西北門突破,經過縱深戰鬥,15日18時攻錦戰鬥勝利結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