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地委。那裡有本地區過去失去了關係的地下黨員,有的沒有自首,有少數辦了一般自首手續,他們組織起抗日同盟會,並派人到山東找黨的關係。山東承認他們為八路軍關係,未立即承認他們黨的關係。後來蘇皖區黨委到淮海,瞭解後,由地委接上他們的黨組織關係,鼓勵他們努力為黨工作。
我在皖東北,前後停留了個把月後,留下田守堯旅的一個主力團(第六團),堅持皖東北地區的鬥爭,縱直機關和我帶著二支隊五團和六八七團(張天雲那個主力團),一起進到淮海。正在這時,陳毅同志打來急電,謂韓德勤向黃橋猛力進攻,要我迅速抽出一部分主力南進支援。我回電立即出發,除留二支隊一個團在淮海外,我集中率領五個主力團的兵力(即一支隊三個團、二支隊兩個團),連夜東進,時間大概是十月初,過鹽河,沿河南下,日夜兼程急行軍。不到兩天,中途就得前方捷報,謂韓德勤已被打垮,潰退到寶應、曹甸、車橋一帶。這樣,我們就轉進鹽阜區:彭旅三個團挺進阜寧益林鎮,隨即直驅湖垛和鹽城縣城,我率新二旅的兩個團(五團和六八七團)挺進阜寧東坎和阜寧縣城,我隨即帶指揮機關駐在東溝。
00、黃克誠回憶第三師戰史
新四軍第三師是抗日戰爭時期開闢堅持蘇北淮海、鹽阜地區抗日鬥爭的主力部隊,是由八路軍一部分南下部隊為主加新四軍一部分部隊合編發展起來的。
中共中央於一九三八年九月至十一月舉行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確定了“鞏固華北、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一九三九年五月,中共中央在致八路軍總部的電報中指出,今後八路軍發展的主要方向是華中。一九四○年春,中共中央作出八路軍一部分主力南下,新四軍一部分主力北上,控制隴海路以南、津浦路以東、長江以北、大海以西地區,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進一步開啟華中抗戰局面的戰略部署。
一九四○年二月,中共中央決定組建八路軍第二縱隊,任命我為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我向中央建議另選派司令員,我只擔任政委。中央旋派左權同志任第二縱隊司令員。後左權同志回到八路軍總部工作,由楊得志同志任司令員。第二縱隊轄八路軍一一五之三四四旅、河北民軍一旅新編第二、第三旅,共約二萬餘人。我考慮兩萬餘部隊集中在冀魯豫,迴旋餘地不大,不利於發展,遂根據中央的戰略部署精神,向中央建議,將第二縱隊分出一部分部隊,越過隴海路,向華中發展。四月十七日,中央電示:“新二旅及三四四旅共一萬二千人,由太行出發,在冀魯豫邊界設法消滅石友三部後,準備隨時調往隴海路南,配合彭雪楓部行動。”五月五日中央又指示:“華北敵佔領區日益擴大,我之鬥爭日益艱苦,不入華中不能生存。在可能發生全國性的突變時,我軍決不能限死在黃河以北不入中原。故華中是我最重要的生命線。”
遵照中央指示,我於一九四○年三月將河北民軍一旅留下堅持太行山斗爭,自率縱隊直屬隊和三四四旅,越過平漢路,到冀魯豫與新二、新三旅部隊會合。第二縱隊於五月中旬將向我根據地進犯的叛逆頑軍石友三部大部殲滅之後,楊得志同志繼續留在冀魯豫,我率三四四旅(轄六八七、六八八、六八九團)、新二旅(轄四、五、六團)過隴海路南下。三四四旅由旅長劉震、政委康志強率領,於五月下旬先頭出發,我與縱隊參謀長韓振紀率縱隊部、教導營及新二旅(由政委吳信泉、副旅長常玉清率領)於六月初出發。行進途中,楊得志同志感到留在冀魯豫的主力不足,我即令新二旅之四團中途返回冀魯豫。
第二縱隊南下之先頭部隊於六月二十日到達豫皖蘇邊區新興集,與彭雪楓同志率領的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合。六月二十七日中央軍委電示我部與彭部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活動於津浦路以西、隴海路以南,以對日寇作戰,鞏固豫皖根據地,擴大與整訓部隊為中心任務。”第四縱隊由彭雪楓任司令員,我任政委,張震任參謀長,肖望東任政治部主任。六月二十九日,中原局(一九四一年五月改為華中局)書記劉少奇同志來電,要我作東進準備,“二十天後派三個團過津浦路活動”。彭雪楓同志起草了一份回電略謂:與敵偽頑長期鬥爭,以向西發展為有利,平原作戰須有山地作依託;黃部應留下,培養主力,建立鞏固根據地;一旦形勢有變,即可西入伏牛山,南進大別山,等等。我因剛剛到達,情況不甚瞭解,以為仍受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指揮。於是,我同意了彭雪楓同志的意見,於七月一日以彭黃聯名電覆中原局。七月十五日和十七日、十八日,劉少奇同志連續三次催我速率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