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按:均在倫敦西南)隨便哪家貧民住的茅舍,都會發現他們不但從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飲。”(見特里維·沐:《英國社會史》)
茶葉還成了美國人抗英的獨立戰爭的導火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波士頓事件”。1773年12月16日,美國市民憤於英國殖民當局的苛捐雜稅,就裝扮成印第安人,登上開進波士頓港的英輪,將船上一箱箱的茶葉投入海中,從而點燃起獨立運動的火炬。
咱們中國人大概很在乎口福,所以說起合不合自己的興趣時,就用“口味”來形容。英國人更習慣於用茶來表示。當一個英國人不喜歡什麼的時候,他就說:“這不是我那杯茶。”
蕭乾:茶在英國(3)
18世紀以《訓子家書》聞名的柴斯特頓勳爵(1694—1773)曾寫道:“儘管茶來自東方,它畢竟是紳士氣味的。而叫可則是個痞子、懦夫,一頭粗野的猛獸。”這裡,自然表現出他對非洲的輕蔑,但也看得出茶在那時是代表中國文明的。以英國為精神故鄉的美國小說家亨利·傑姆士(1843—1916)在名著《仕女畫像》一書中寫道:“人生最舒暢莫如飲下午茶的時刻。”
湖畔詩人柯勒律治(1875—1912)則慨嘆道:“為了喝到茶而感謝上帝!沒有茶的世界真難以想象——那可怎麼活呀!我幸而生在有了茶之後的世界。”
1989年9月12日
周作人:關於苦茶(1)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