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允文會試成績位居中游,殿試之初也並不拔尖,不在御覽試卷的名單之內。不料當今皇上看過讀卷官呈上的十份佳卷之後,感覺千篇一律,很是無趣。
於是將三百份試卷全部要去,一一閱覽,從裡面親自挑選出三份試卷,分別定為頭甲的狀元,榜眼和探花,他就是那三個幸運的人之一。
他以為自己也就能混上三甲同進士,運氣好的話朝廷給派個實缺,到偏遠的縣城當個小縣令。做上幾年,攢足了政績,再慢慢往上爬。
誰知道金榜一開,竟是頭甲第三。慢說別人不信,連他自己都懷疑報喜傳信的人搞錯了。進了皇宮大殿,跪在皇上面前,頭腦還是暈暈乎乎的,心裡也七上八下,沒個實底兒。
直到皇上點名問他試卷的內容,他才知道這探花郎是怎麼落到自己頭上的。
原來當今皇上很重視農業生產,這次殿試的題目之一就與農耕和土地有關。他當時靈光一閃,就根據葉知秋經營土地的方式,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寫了出來。
皇上對他文中“鼓勵開荒”,“土地不限種糧”,“多方經營”等觀點十分讚賞,在文武百官面前狠狠地誇了他一頓。宴後還把他叫到御書房,跟他單獨討論了半個多時辰。
“葉姑娘,你現在明白我為什麼說有你七分功勞了吧?”
明白是明白了,葉知秋卻高興不起來,表情凝重地看著他,“曾先生,你剛才說跟皇上單獨討論過農耕的事情,我想問,你有沒有跟皇上提起我?”
鳳康為了保護她,明裡暗裡做了很多工作。迄今為止,除了十一和宣寶錦。皇家的人大概還不知道她的存在。如果曾允文在皇上面前提起了她,以一國之君的頭腦,聯絡種菜的事情想一想,不難猜到她就是鳳康想娶的平民之女。
他們父子之間有約定。按理來說,皇上是不會對她做什麼的。可皇家向來沒有秘密可言,萬一傳到那群皇子皇孫的耳朵裡,難保不會有人動她的歪腦筋,以達到對鳳康不利的目的。
曾允文以前滿腦子都是詩書,在京城待了幾個月,眼界寬了,腦筋也靈活了。尤其是金榜題名之後,結識了不少官員權貴,交道打得多了。人情世故,方方面面都大有長進。
聽她問一分,便已意會三分,“葉姑娘放心,康九爺府上的管家叮囑過我。關於葉姑娘的事情,我沒有對任何人提及,包括皇上。”
葉知秋不由吃驚,“你見過沈公子?”
“是。”曾允文點了點頭,“我入京之後,偶然遇見沈管家,倍受關照。若沒有沈管家幫我料理衣食住行。我此次應考怕是也不會這般順利。”
鳳康出使番國,只帶了洗墨和一干侍衛。沈長浩則留在京城,幫他打點遺留事務。年初進京趕考的時候,葉知秋不是沒考慮過讓曾允文去找沈長浩,不過考慮到鳳康的身份,又打消了念頭。
沒想到曾允文還是見到了沈長浩。所謂的偶遇,應該是沈長浩刻意安排的。關照是其次,主要是為了防範有人從曾允文口裡打探清陽府的事情,不小心把她牽扯出來。
沈長浩是怎麼叮囑曾允文的,她不清楚。不過聽曾允文話裡話外的意思,似乎已經知道鳳康的真實身份了。
既然沈長浩做了萬全的安排,她就沒有擔心的必要了。便按下這個話頭,轉而打聽,“曾先生,你回來之前,見過沈公子嗎?”
“見過。”不等她細問,曾允文就把該說的一股腦都說了,“我回鄉那日,沈管家親自到碼頭送別,贈了盤纏和土產。還讓我給葉姑娘帶個好,說等京裡的事情忙完了,會再到清陽府遊玩,順便探望故人。”
這話裡沒有半個字是提到鳳康的,葉知秋不免有些失望。轉念一想,山高路遠,異國他鄉,鳳康應該也沒辦法跟沈長浩通訊。俗話說沒有訊息就是好訊息,他那麼聰明的人,肯定能照顧好自己。
三杯茶過後,曾允文著急回家叩拜父母,便起身告辭。
畢竟是在翰林院授了官職的人,葉知秋不好託大,親自送到山坳口。目送他被一群人簇擁著走遠了,才轉身回來。路過學堂門口,就見劉鵬達站在貼了大紅喜報的牆邊出神。
停步招呼,“鵬達。”
年前被她潑水教訓了一頓,劉鵬達很快調整了心態,幾天之後就來學堂應聘,取代曾允文當了先生。每天上午教書,課餘時間和休沐日便捧書苦讀,比參加鄉試之前還要勤奮。
見兒子振作起來,劉叔和劉嬸歡喜萬分,跟成家重新走動起來。山坳裡有什麼活兒,劉叔積極上湊。劉嬸也跟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