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即便上述的設想能實施起來,又能維持多久呢?況且又有多少人真正願意放棄現有的一切呢?退一步再講,即便這一切的設想都能不折不扣地予以執行,那麼也就意味著人類文明形態的衰退,因為人類社會生活複雜度的驟降其本身就代表著文明形態的崩潰。
由此可見,文明形態越複雜,其實也就意味著對能源的需求越多,這就是人類社會能耗不斷增加的本質。如果某個時刻能源的供應難以為繼,則往往意味著危機。危機無法化解並持續進行則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文明的崩潰有可能就此釀成並蔓延下去。
高能耗社會的危機
高能耗社會的危機通常發生在能源的供給滿足不了需求的時候。而且這一危機遲早會來臨,除非人類及早地應對並且措施得當。美國社會學家約瑟夫·泰特在1988年出版了其扛鼎之作……《複雜社會的崩潰》一書,該書具有發人深省的警示意義。在運用能量經濟理論及複雜性理論對復活節島文明、羅馬文明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總結後,作者本人深刻地指出,一個社會在其對社會複雜性的投資達到了邊際報酬遞減的臨界點,這個社會就會崩潰。而崩潰的主要原因正在於它的複雜性,如同人類的其他努力一樣,其最終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到報酬遞減的困擾。由此說來,這些文明的崩潰並非是偶然的。
我們將“報酬遞減”理論應用到人類社會的能源供應上,便可以相對直觀地體察到能源危機是如何產生的。顯而易見,薪柴能量品位比較低,但很容易獲取 ;而煤的品位高,但卻比薪柴更難採集,因為把煤轉換到可用的狀態要耗費更多的能量。石油開採、核能開發同樣如此。人類最先利用能源的一定是最容易獲取的能源,後續環境中所依賴的主導能源總要比先前的能源更難獲得。整體上看,我們的收支比會逐步降低。前文講過,人們開發自然資源就好比在蘋果樹上摘蘋果,最容易發現,最好摘的蘋果一定率先被人們收入囊中,剩下來的,要麼是處在人力難以企及的位置而無法採摘,要麼就是不好的蘋果,不值得采摘。很顯然,上述這一過程正是報酬遞減的過程。以石油開採為例,我們開採石油並非信手拈來,而是要付出代價的,具體需要進行勘測定位、方案設計、鑽井開採等一整套工作,這都需要人力與物力成本的投入,同時也包括實施這一整套工作的所有能耗成本。為方便比較起見,我們可以將其他成本都摺合到能耗成本里來。對於最初的比較容易開採的陸地淺層油田,這種能耗成本是很小的,我們獲得的報酬自然豐厚;但到了後期的陸地深層油田或海洋深層油田,開採的能耗成本將不斷增加,換而言之就是,我們得到的報酬將逐步減少;最終,當成本增加到需要用現有的一桶石油的能耗代價來開採新一桶石油的時候,這時收支相抵,報酬為零。石油獲取與供應的鏈條將中斷,危機隨之產生。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高能耗社會的未來(7)
從更廣泛的層面上說,文明形態複雜的社會是高能耗的社會。就像前文分析過的人類社會能耗增加的原因一樣,維持文明社會複雜性的基本需要便是能源供應,這種供應必須是源源不斷的,不斷增長的。只要能源供應充足,就可以增加一個社會的複雜度。當然,這裡所說的能源既包括木材、煤炭等碳基燃料,也包括水力、風力以及地熱溫泉等可再生能源,而人力、畜力等以糧食為源泉的動物能量也不能被排除在外。在能源供應一如往常的情況下,維持社會複雜性的根基一般是穩固的,不會有什麼問題發生。而一旦能源供應達到峰值或者開始減少,那麼這種根基就有可能鬆動,至少不會像先前那樣牢靠,維持社會的複雜性將變得艱難。由此持續地發展下去,社會最終將達到一個臨界點。這時,解決一個問題所得到的回報不足以補償要付出的代價,社會由此會變得脆弱起來。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是如此,最終任何一個危機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那根稻草。在約瑟夫·泰特的眼中,社會的崩潰就是這樣一步步產生的。
早在一百多年前,著名作家小泉八雲在其《遠東的未來》一文就對全人類敲響過同樣的警鐘。他在文中提出了重要的論斷:“就人的生存而言,最適應生存下去的人是最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同生共存,並能滿足簡樸生活的人”。如果將這一論斷擴充套件開,其不僅適用於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適用於全球社會,甚至這看起來是宇宙的規律。
如果將人體看作一臺機器,驅動其工作的燃料便是糧食。對於相同的工作量,如果一個人需要吃兩塊麵包就可完成工作,而另一個人卻需要吃四塊麵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