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萬曆竟有些激動起來了。再看楊震時,更是充滿了感激之情:“楊卿,朕果然未看錯你,你果然是朕身邊最值得信賴之人。今日朕就可以對天起誓,只要有朕一日,一定不會辜負了你!”
身為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能當著臣子當面說出這等話來的,可是極大的恩榮了。楊震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忙感激地再次行下大禮去,謝恩之餘也道:“臣一定一定不會有負陛下恩寵,便是肝腦塗地,也要為陛下盡忠……”
“楊卿言重了,快快起來。”心情激盪之下的萬曆再坐不住,竟從御座上站了起來,快步來到楊震跟前將他攙扶起來。楊震也不是那種忸怩迂腐之人,便順勢起身,君臣兩人對視之下,不覺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來。
那是朋友之間心照不宣的笑容,這一刻,萬曆的心裡感到一陣溫暖,自己真個不是孤家寡人了,至少他有楊震這麼個好朋友,在時刻為他著想……
直到走出宮門,楊震有些激盪的心情才漸漸平復下來,隨後臉上便現出了一絲別樣的笑容來。
今日和皇帝的這場對答他其實早想過許多次了,只是這現場效果顯然比他預料的更好。不但把事情給徹底敲定了,還使皇帝大為感動,那接下來自己做些事情就更容易了。
不錯,除了在旁邊看熱鬧,並推動皇帝奪情張居正之外,楊震在此事上還另有打算。一個足以讓張居正終身難忘,讓滿朝官員嗔目結舌,讓歷史都銘記住這一次事情的計劃。
事實上,自楊震請動向鷹去江陵刺殺張文明開始,他就一直在籌措這次對付張居正的計劃了。殺了張文明,讓張居正陷入兩難局面,不過是開始,接下來的一連串的佈置,才是能夠真正打擊到張居正的殺手鐧。
楊震很清楚,自己和張居正之間的實力對比太過懸殊,只用正常的手段根本連對手都做不了,所以只有劍走偏鋒,同時還要學會借勢。而他這一回,要借的就是在中原王朝承繼了數千年的孝道之勢,更要借另一種朝廷裡為人所樂道的關係之勢。當這兩種事情同時爆發時,即便是張居正,也一定會應接不暇,聲名狼藉。說不定會因此徹底告別朝廷也是不無可能的。
“張居正,你就等著吧,接下來的驚喜還陸續有來呢!”在一踢馬腹,策馬往前飛奔的同時,楊震的心裡暗暗地說道。
第七百十四章 四面楚歌(上)
其實當張文明的死訊在京城傳開時,人們雖然也是眾說紛紜,但更多的卻還是認為張居正會就此丁憂離京,縱有一些人提到他會留棧不去,也不過是些謠言而已,沒幾個會信。
可隨著時間不斷地往後推移,事情就出現一些變數了。不少清流出身的官員已明顯感覺到了一些不妥的地方,因為張居正除了當天跟天子請辭後,就沒了下文,只是閉門不出,也不作進一步的辭官之舉。
這麼一來,就很值得讓人玩味了。他張閣老到底心裡是怎麼想?他是真有心為父親守孝,還只是迫於規矩不得不假作姿態,然後靜候天子挽留奪情哪?倘若是前者,他這時候應該接連上表請辭才是,可這都過去四五日了,朝廷裡可沒傳出這方面的絲毫風聲哪。
其後,一個更叫人感到不安的訊息也散播了開來,天子已下詔請張閣老奪情了。而且隨後不久,一道用詞懇切的詔書也被通政司方面明發天下,只說張居正於朝廷有大用,完不可為了一己之私,就置朝廷和天下百姓於不顧,理當犧牲小我,先以天下為重,暫不辭官。
還沒等百官們回過神來呢,之後兩三日間,皇宮裡又發出了數道明旨,意思也與之前的沒有兩樣,只要張居正能夠留在朝廷之內。而更叫眾人不放心的是,在收下這一封又一封的聖旨後,張居正也沒有絲毫的回應,就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
這就很不合常理了,倘若他真有心丁憂,這時候應該站出來把話說明白,並用更加決絕的態度推掉天子的詔書才是。雖然說聖旨一般是沒人敢拒絕的,但這種和自古以來的禮法相悖的旨意,以張居正的聲望和地位,拒了也就拒了,皇帝也不會因此怪罪的。可現在他的如此做法,顯然真有意留下來了。
這怎麼可行?本朝自武宗時的楊廷和之後,可再沒有任何官員敢在父母去世後不辭官丁憂,如此行徑,與禽…獸何異?那些自命清高的清流官員們首先就不能接受內閣首輔有這麼大一個汙點,故而在稍作醞釀後,一道道奏疏就被送進了宮去。
雖然這時候他們還沒有指名道姓地提到張居正,但處處含沙射影,已把自己要說的意思表露無疑。
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