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2 / 4)

小說:五代逆天 作者:夢幻天書

按照大唐朝的制度,將這科舉分為兩個階段州縣考試(解試,中了的叫舉人)、禮部考試(禮部試),這州縣考試的人員,要求比較松,只要是讀書人都可以參加,而禮部試的考生來源,則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透過解試的鄉貢(也叫舉人),第二種考生則是在馬氏學堂畢業計程車子們,透過禮部試之後,考生們則在各部門行走,也就是在各部門實習,過了半年,將接受吏部的考試,合格了這考生就可以轉正,正式變成大楚的官員,這叫做選試,如果不合格則繼續行走,三次不合格,就只能下放到州縣擔任錄事參軍這樣小吏。也就是說透過了禮部試,肯定可以當上吃喝不愁的公務員,可是到底是官、還是吏,這要看吏部的考試結果了。

現在馬雲丟擲了一個新命題,“三級考試”。對於馬雲來說,這個三級考試,他是非常瞭解的,而且他一直以為這科舉就是三級考試:解試、省試、殿試,可是沒想到這“三級考試”其實是在宋代形成的,宋代之前流行的是“二級考試”,不過,當時楚國的國際環境惡劣,馬雲心思全放在了軍隊建設上去了,這“二級考試”年年都有,可是他只參加了兩次,這還是百忙之中抽空參加的。現在形勢不一樣的,李唐雖然被滅了,可楚國已經是精疲力竭,兩三年之內,再也沒有發動戰爭的實力了,再加上北方的中原,雖然混亂,可軍力強勁,絕對不是像李唐那樣隨便兩下就能解決的。於是,楚國由瘋狂擴充套件期,不得不轉入持續發展期,一方面收斂人心,一方面積糧備戰。而這個收斂人心,主要指的是收攏讀書人的心,至於老百姓,只要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是很容易擺平的。

再加上二級考試有弊端,“師長、門人”的說法不脛而走,誰是主考官,那麼這一科的考生,都變成了他的門人。在這馬雲心裡是犯忌諱的,這不是變相的拉幫結派嗎?於是,馬雲就準備將“二級考試”,變成“三級考試”,加上殿試這一關,如果殿試成績比較好,則可以直接授予官職,不需要進行吏部的考試了。這樣,考生不就成了“天子門生”了嗎?

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人已經很敏銳的從“天子門生”這句話裡面,體察到馬雲對“師長、門人”這些說法的反感,他想把所有的官員,搞成自己的學生。大臣們眉頭微蹙著,想著辦法趕緊和那些“門人”撇清關係。而有些人則只是思索著“三級考試”的可行性,範質就站出來問道:“這省試和殿試,有沒有時間關係啊,畢竟省試和殿試都在金陵舉行,如果兩者相隔時間太長,會造成考生的困擾,不回去吧,金陵花費太高,回去吧,這往來又耽擱時間。”

馬雲一笑:“殿試就放在省試的後面,恩,相隔2天吧!”

“那殿試不及格的人,應該如何處理啊?”徐仲雅問道,畢竟是考試,總是要有及格率的問題。

“不及格,恩,有兩種選擇,一是進州縣的衙門做個刀筆吏,二嘛,可以繼續考試啊!”馬雲隨意的說道。

“那麼州縣的刀筆吏,是不是一定要透過省試呢?”徐仲雅繼續問道。

馬雲和群臣就這麼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討論起來。從考試的內容開始,到考生的工作安排,一步步仔細的研究了半天,最終終於確定下來,這考試三年一次,解試在前一年的秋天舉行,而省試則是過了年的三月一號舉行,殿試則在三月十號舉行。

至於考試的內容嘛,粗分是文武科,文科則分為進士科、明算科、博學鴻儒科、明識科四類,進士科考的是策論,無非是經義和實務,就是考對儒家經典書籍裡面詩句的認識,而實務則是考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說白了,都是寫一篇議論文。而明算科,則是考得經濟學,計算工程造價,財政收支平衡;明識科,考得是物理學,畢竟楚軍現在的攻城裝置都要考這些工匠一類的人來改進,這也算是給他們一個進入官場的機會,而博學鴻儒科則是對準那些山野隱士的,那些人仗著吃喝不愁,倚老賣老,讓他們參加進士科,恐怕這些人邁不開面子,至於明算科、明識科,這些老傢伙十有**是不會的。而且這麼大的名氣,萬一考試不合格,這。。。這不是自己把自己的牌子給砸了嗎?開博學鴻儒科也算是馬雲對隱士們的一個面子了。不過,馬雲對這些個隱士也不太熱乎,一副愛來不來的樣子。在馬雲看來,這些人隱居起來,一般分為兩類,第一是不合流,被主流給排擠了,第二類則是極聰明的人,隱居起來或明哲保身,或等待時機,這種人自視甚高,一般的小官職都看不上眼,可大楚現在的重要部門都有人來,而且自己用起來還很順手,沒有必要替換。

至於唐代很重要的一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