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哥英明神武,如果他等繼承大寶,天下不難掃平,我嘛做一個軍前小卒,已經足矣!”趙匡胤謙虛的說道。
“晉王殿下英識果決,在下早就聽聞了,不過,若說晉王登基就能掃平天下,我倒覺得將軍說得不對。江南楚國、燕雲契丹豈是易於之輩?三國爭雄,而大周卻處於其中,最危險恐怕是大周啊!仇敵環顧,國興國滅,往往都是一念之差啊,當年石敬瑭反唐,太原城垂垂將破,誰曾想不過一月之間,石敬瑭竟然成了天子。三年前,陛下在漢高祖面前立誓扶保大漢,誰曾想昨日的郭雀兒,卻成了今天的天子呢?”史虛白笑道。
“先生的意思?”趙匡胤問道。史虛白的話打動了趙匡胤,當年的十幾人裡面,他想來都認為自己比人品,比武功,比才華,比長相,都是第一流的,結果卻被兩個人給壓著。郭榮還好說,畢竟對自己很好,那個無賴馬雲竟然也能登基稱帝,這讓他難以嚥下這口氣。只不過天下一定,等郭榮當了皇帝,就再也沒有他趙匡胤的機會了。
“事在人為啊!”史虛白笑道:“當年的石敬瑭,如果不是在河東招兵買馬,他也堅持不了那麼長的時間,當今的天子,如果不是任勞任怨的在外替大漢保境安民,樹立威望,汴京之亂,想必他也逃不脫李業的屠刀。事情嘛,雖然說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可是如果事先沒有一點點的準備,就算是機會來了,也抓不住啊!“
“先生可願意幫助末將嗎?”趙匡胤急切的問道。
史虛白似乎早就等著趙匡胤這話:“願意效命。將軍,現在契丹強盛,雖然其主昏庸了些,可是契丹乃是外族,控弦之士60萬,莫可掩其鋒,而江南馬楚,君明臣賢,兵馬強盛,急切之間並不可圖,而中原天子政令清明,一派明軍風範,安身立命,更要小心謹慎。。。”
第十九章 西遷(1)
第十九章西遷(1)
金陵崇政殿裡,大楚皇帝馬雲正在聽取刑部尚書趙普彙報江北周朝、河東以及契丹的訊息。
“陛下,江北的訊息,臣整理了一下,主要有這麼幾條,第一,河東的劉崇向契丹皇帝耶律阮(耶律兀欲)稱臣,還認了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契丹皇帝做叔叔。而契丹皇帝也已經認下了這門親戚,冊封劉崇做了大漢神武皇帝。”趙普笑呵呵的說道。
馬雲也是莞爾一笑:“當年石敬瑭,拜比自己小十一歲的耶律德光做義父,劉崇雖然只是認了個叔父,可這年齡差距也太大了些吧。呵呵,不知道劉知遠地下有知,樂不樂意自己居然又矮了一輩啊。”
看馬雲在說笑,殿中的幾個重臣也都湊趣的笑了一下,徐仲雅笑道:“唐明宗時,石敬瑭和劉知遠情同兄弟,可現在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兒子,而劉知遠卻成了耶律德光侄子的侄子,呵呵,成了耶律德光孫子輩的人物了,這麼一算,劉知遠竟然成了石敬瑭的侄子,這劉知遠要是地下有知,恐怕要氣的吐血了。”
馬雲笑嘻嘻的又掃視了一眼群臣,見範質心事重重,皮笑肉不笑,很是勉強的樣子,問道:“範愛卿,你有什麼看法嗎?”
範質身子一凜,似乎沒有料到馬雲會突然詢問他:“陛下,河東南有偽周,北有契丹,轄地不過區區十二州,百姓不過四萬戶,人口恐怕只有三四十萬,地狹人少,又處於兩強狹縫之中。漢周之間又是世仇,所以他逼不得已只能向契丹稱臣。而河東與契丹關係穩定之後,劉崇必然會起兵南下,到時候,臣恐怕。。。”範質說道這裡,突然頓了一下,言語之中很是躊躇。
聽話聽音兒,崇政殿裡的大臣們都是人精兒,立刻就想到了範質話裡的含義了。這老範是怕河東南下把楚國給牽扯進來。
楚國的軍權是由樞密院來掌控的,軍隊的調動,人員的調整都是樞密院說了算,兵部實際上是屬於後勤和裝備部門了,可兵部的名字放在哪裡,對軍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兵部尚書曹芸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漢周相爭,正是我們大楚北進的大好時機啊,我們可以與河東,甚至是契丹聯合,相互策應共同對付偽周,只要我們剿滅了偽周,大楚力強,而河東力弱,天下重新歸於統一,也就不難了。
“曹大人的話差矣。現在我們大楚雖然地跨淮南江表,只不過這地方新服,人心尚未完全歸附,臣以為,目前,咱們大楚應當內修德政,整頓軍隊,讓漢周相鬥,而我們作壁上觀,等到漢周力竭之時,我們在突然出兵,不用費多大的力氣就可以掃平北方了。”吏部尚書石文德說道。
馬雲沉默了,事實上曹芸和石文德的話很有代表性。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