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倒把的商人,第二,他下令鄂州(今武昌)、袁州(今江西宜春)、吉州(今江西吉安)、虔州(今江西贛州)、汀州(今福建長汀),劍州(今福建南平)這些於楚國交界的州縣,嚴查過往商人,卡住銅錢流向楚國的可能性,第三,在海州、泰州等地,嚴查海船,不準商人私自攜帶大批銅錢上船。
他以為卡住了這三個方向,這銅錢肯定會回穩,結果銅錢仍然暴漲,就彷彿有一個幕後黑手在操縱一樣,對銅錢只吞進,不吐出。這種情況下,他更不敢提議鑄造大錢了,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麼水印一類的防假幣措施,真幣假幣的區別,就在於字跡、色澤等方面,可這怎麼說得清楚呢。
正在他苦苦支撐著朝野壓力的時候,江州傳來令人震驚的事情:江州大戶張家,在城外的別院裡私藏銅錢20箱,合計白銀8萬多兩。宋齊丘、陳覺抓住這個把柄,窮追不捨,將矛頭直直周宗,上書李景,揭露周宗的醜惡嘴臉:這傢伙是故意大發國難財,他一面讓自己親信們收斂銅錢,另一面卻拒絕鑄造大錢,起目的,不是想鑄造大錢,而是想讓銅價上升到最高點。銅錢日漸缺少,本來可以鑄造以一當五的大錢,現在就必須鑄造以一當十的大錢了。周宗手裡攥的那麼多的銅錢,到時候牟利恐怕不下百萬!
周宗冤枉啊!可誰讓張家和他是親戚呢,而且還抓了個整著,至於為什麼周府裡面沒有銅錢呢?那肯定是你周宗自己私下藏起來了啊。周宗的罪名就是“私藏銅錢,意圖不軌”,至於證據,全在周宗嘴裡啊,只要撬開他的嘴,什麼證據不都有了嗎?
於是,宋齊丘等人拼命往周宗身上潑髒水,常夢錫等人則拼命的替周宗辯護,到了九月,李景煩了,下詔:流放,流放到汀州。同時李景把馮延巳等人從流放地招了回來,讓他們做了幾個小官,然後以宋齊丘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孫晟為副,正式開始發行大錢。
第九十六章 崩潰的前夕
第九十六章崩潰的前夕
相對於中原的動盪不安來說,李昪父子的掌控下淮南、江表,政局較穩定,百姓生活較好,經濟也較為發達。經濟發達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老百姓手裡多多少少會有些餘錢,不至於寅吃卯糧,正因為人人手裡都有點錢,而中國的老百姓又特別的愛存錢,這就導致李唐流通領域銅錢不足。事實上,在李景即位初年,韓熙載等人就提出過,要鑄造大錢,只不過由於馮延巳等“五鬼”的反對,進而胎死腹中。天福十二年,李唐的銅價飆升,馮延巳等人迫不得已把希望寄託在嶺南大捷上面來,事實上,這條政策倒也不是不可行的。宋代之前的嶺南地區(今兩廣)是當時中國的一個重要的金銀出產地,同時韶州等地也有豐富的銅礦。重要佔領了嶺南的一部分,再加上劉氏幾十年的積蓄,是完全可以渡過眼下的經濟危機的,可惜,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宗當宰相的8個月裡,朝廷內外關於發行大錢的議論是從來沒有停止過,特別是馮延巳在大牢裡生死未卜的時候,陳覺他們為了打亂周宗的部署,拖延審訊時間,不斷的跳出來要求發行大錢,被周宗生生的壓制了8個月。他倒臺了,支援發行大錢的官員還是大有人在,他們再次紛紛上書,督促朝廷早做決定:早一天決定,就早一天獲利。
就在朝野鋪天蓋地的壓力面前,新任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齊丘在討論了多日日後,終於帶著自己的奏章來到含元殿覲見李景。
嶺南的失敗,讓李景好生頹廢了一陣子。最近才剛剛恢復了,他正在和馮延巳、查文徽等人討論詩詞呢。馮延巳幾個人被赦免回來之後,就當了翰林學士的小官,不再任事,只是聽李景的詔令,時不時的進宮進行一下文學上的切磋。‘
“宋愛卿免禮,今日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嗎?”李景看起來心情不錯,笑盈盈望著剛剛走進來,正要的施禮的宋齊丘。
宋齊丘說道:“臣有本奏,現今大唐國內銅錢緊缺,臣請陛下聖裁是否進行發行大錢。”
“哦”李景撒了一眼殿中的幾人,發行大錢的爭論,李景早就知道了。相對於他在軍事行動上的冒險主義精神來說,他對國內的政治改革還是比較保守的。銅錢缺少的弊端,他早聽人說過百遍了,可他從來沒有自己掏錢買過東西,沒有實踐過,沒有感性認識,他也不覺得缺少銅錢,也有什麼大的弊端,他老爹的政策,能不更改的話,他是不願意更改的,誰讓整個李唐國內對他老爹評價是那麼高呢。
李景沉吟了一下,說道:“宋愛卿,你是開國的老臣了。朕記得烈祖(李昪的廟號)在日時,這銅錢也是緊缺的,為什麼烈祖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