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3 / 4)

小說:五代逆天 作者:夢幻天書

鋤從戎,由鋤地變成了鋤人,由收割麥子變成了割人腦袋,出現了一些讓人自豪的軍人世家。軍人這個職業,學習快,成才難。割腦袋和割麥子不一樣,割麥子最多就是一不留神把自個手給劃破了,玩了個自殘;割人腦袋,一不留神就被人割了腦袋。

雖然軍人這個職業,不交稅,不種地,見人不用低三下四,吃飯喝酒還能趾高氣揚的不給錢,可是,就因為它的風險性頗高,流動性太大,更新淘汰率太高,另外還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導致廣大在業人員,難以全身心的投入。當兵的也是人,誰也不像孫大聖那樣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老的小的,總不能呆在軍隊裡面,只能夠留在家鄉。所以,王殷軍隊的底層人員思鄉情濃。

針對這種情況,王樸出了個主意。這個主意很簡單,眼前的大周內憂外患極多,為了對付這些憂患,就需要大批的軍隊。這軍隊大部分肯定是由成年男子組成的,既不是什麼老年模特隊,又不是什麼少年兒童團。為了讓軍士們安心,王樸就建議朝廷下了詔令,只要這一家確定有人參加了**,那麼這家人遷移到了關中之後,就可以享受一些待遇,比如多分點田地,少繳點賦稅。這詔令下達之後,通關以東遷移的百姓很多,可重點卻放在了河北鄴城一帶。

對老百姓來說,最大的希望是什麼?老婆孩子熱炕頭啊!聽說只要家裡面有人參軍了,就能享受這麼多服務,老百姓那還不聞風而動,紛紛找自己孩子參加軍隊的證明。這麼一來而去的,王殷手下還有多少河北兵,被大周朝廷輕而易舉的就掌握了。知道了河北兵的數量,王殷手下能打仗的精兵有多少,郭榮心裡就有數了。更何況,那些當兵一聽,自己老爹老媽老婆孩子,遷往關中還有這麼多的好處,這心裡對大周朝廷的感激,自然是難以言表。郭榮一沒有在王殷部提拔官員,二沒有在王殷部賞賜錢糧,可是,郭榮在王殷部的威望卻逐日增加,在底層百姓心中比王殷還有號召力。

後來,王殷察覺了。這好事兒可不能讓你姓郭的一個人佔了啊,不行,我也得佔點好處。王殷於是上表奏請郭榮,說自己蔡州這一帶沃野千里,可人口稀少,既然陛下要遷移人口,遷到關中是遷,遷到我蔡州也是遷嘛,何不把鄴城的百姓遷一部分來蔡州。

王樸賊精賊精的,一眼就看穿了王殷的意圖。他卻郭榮婉言拒絕王殷,找了很多借口,什麼朝廷經費困難,什麼蔡州四戰之地,什麼百姓不願意遷移等等,就是不鬆口。

書非借不能讀也,菜不搶則不香也。見郭榮不鬆口,王殷更是覺得這裡面貓膩太多,更是想佔這個便宜,於是,更加積極主動的上表請求,還拍胸脯答應下來了許多條件,比如百姓路上吃的喝的,姓王的全包了,只要朝廷肯放人過來,所有的花費,都有我們蔡州來搞。就在這種情況下,郭榮也還猶豫再三,才勉強同意。

看起來美好的東西,做起來往往讓人吐血。比如疊一千隻紙鶴,看起來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可疊的過程卻充滿了痛苦。電視裡,男女豬腳在橋頭兩側相視而立,呼喊著狂奔著,擁抱在了一起,狠狠的啃了起來,多溫馨多浪漫。可要是在生活中,你玩這麼一套,保準好奇的中國百姓會在一旁指指點點,你持續的時間越長,圍觀著越多,最後總會讓你面紅耳赤,逃之夭夭。

王殷覺得這遷移百姓,又多了人,又多了賦稅,還讓自己麾下的軍士安心,所以,他一定要搶過來。可是,他搶過來之後才發現,這玩意兒,得不償失。他不像郭榮志在天下,手裡麵人才多,他王殷指揮打仗,那會搞什麼經濟啊。本來說的好好地,人遷移來了以後,就給分田地,田地都是不缺,可是,有肥沃之處,有貧瘠之地,雖然是鄉里鄉親,可為什麼你家分的田就比我家好那麼多呢?老百姓不服啊。

王殷肚子裡也是一肚子氣,我把你們大老遠接來,你們老老實實聽話多好啊,幹嘛爭來爭去的。搞得王殷煩了,就讓軍隊下去鎮壓,差點搞起軍變來。王樸就趁機在蔡州宣傳,為什麼皇帝能辦好,王殷就辦不好呢?本來朝廷就有了安排,可王殷偏偏搶著幹,還幹壞了。王殷這傢伙眼裡面根本就沒有咱們河北人,良心大大的壞了。這麼一鬧騰,中下層更是心向朝廷了。

第145章 收拾王殷2

第145章收拾王殷2

這個問題屬於軍屬問題。

更讓軍士們不滿的是待遇問題。當兵吃餉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由於軍餉問題,弄出軍變的事情層出不窮。王殷作為名將,對軍餉自然異常看重。過去郭威在世的時候,還沒有大規模訓練禁軍,對王殷部的糧餉供給不僅沒有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