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郭榮不怕這些,趙匡胤也不怕這些,可是地方上的官員呢?如果看到契丹和楚國聯合起來,大周只能夠疲於對付,那麼這些官員還會不會繼續站在大周這杆大旗之下呢,還會不會向大周盡忠呢?
所以,王樸在轉瞬之間想出了這個冒險的計劃。他在等,等待郭榮的答覆,等待郭榮的支援。
第144章 收拾王殷1
第144章收拾王殷1
郭榮並沒有讓王樸等待太久的時間,或許是出於對王樸的極端信任,或許是出於對局勢惡化的擔憂,或許是他想大大的發洩一番。他只思考了片刻,就絕然的說道:“就依先生之見!”
王樸鬆了口氣,大的方向確定了,可北伐的時間、出動多少軍隊、調集多少糧草、徵發多少農夫、如何安撫天下、如何接受失地等等要需要細細的商討。而在這繁瑣的事情當中,最重要的卻是如何面對朝野上下反戰聲音。上一次西征,王溥就不太同意,而現在在西征還望不到終結的盡頭之時,貿然的發動北伐,這些人又會該如何反對呢?
相對來說,只要郭榮乾坤獨斷,北伐聖旨一出,朝廷官員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可是,大周的心腹大患,除了楚國之外,還有蔡州的王殷。
跟隨這大行皇帝郭威打天下的老兄弟們,除了桀驁不馴的王殷,不是向郭榮效忠,就是去九泉之下追隨郭威了。這王殷本是河東名將,為大周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威在位之時,朝廷有“二王”之稱,一是指樞密使王竣,另一個就是蔡州節度使王殷。郭威重視兄弟之情,對兩人極為信任。
當然,看郭威晚年收拾王竣的手段,如果郭威多活一陣子,王殷恐怕也要被迫追隨他了。只不過,偏偏楚周交兵,汴京被圍,郭威一命歸天,王殷因為獨守蔡州、申州,擁兵十數萬之多,漸漸的尾大不掉。
對於郭榮來說,王殷唯一一點好處就是,這個人和王竣不一樣,王竣死活看不上郭榮,王殷好賴還認為郭榮勉勉強強能夠當個皇帝。外有楚軍虎視眈眈,汴京又有大批的精銳部隊,西邊是潼關天塹,東邊是郭榮的嫡系宋州節度使張永德。王殷就算心懷不軌,一時半會兒也只能在蔡州當個土皇帝作威作福。
見王樸面色一鬆,郭榮問道:“先生,南邊的事兒,是不是該收網了啊?”
兩個人果然是至交好友。正是英雄所見略同,王樸剛剛思考該如何處理王殷的事兒,郭榮便開口詢問了起來。從“收網”這個詞上面,王樸品出了郭榮的心意,毫無疑問,皇帝陛下是不能夠再容忍王殷半獨立的存在下去了。先不說,一旦北伐,汴京空虛,漏那麼大的一個破綻給了王殷,如果王殷心懷不軌,趁著大周和契丹交戰之時,拿下汴京,那煌煌大周就只有關門破產了。即便是,王殷忠心耿耿,肚子裡沒有一點壞心眼,可是他總是在蔡州倚老賣老的不聽招呼,長期下去,他對於大周,就類似於淮西藩鎮對於大唐,再加上他駐守的蔡州太重要了,如果他一旦投了敵,或者說蔡州失守了,那麼汴京城是無論如何也守不住了。
王殷在蔡州是郭榮的一塊心病,好吃好喝的供著吧,怕老東西喜歡不軌;可是,剋扣糧草軍械吧,又怕削弱了蔡州的防禦力量,畢竟從秦宗權開始,這蔡州一直都是大戰爆發地,十室九空,自身補給能力實在是太弱了。
“陛下考慮甚是,王殷之事不能再拖了。眼下是十冬臘月天,最不利於出兵作戰,咱們要北伐,至少要等到明年開春。一旦大軍開動,留下王殷在南方,著實讓人心中不安啊!”
“申州刺史馬明奇是怎麼說的?”郭榮問道。
不管是郭榮還是王樸,兩個人都是人中翹楚,自從郭榮即位,就看得出來這老王殷絕對是個禍害。王殷經常上表向郭榮請安問好,郭榮也屢屢寫信,賭咒發誓互不相負。可惜啊,一個想的是政令通達,一個想當關門老大,一個放眼天下,一個偏偏是山頭主義,別看郭榮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對付王殷的想法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了。
可對付王殷又不能真刀真槍的幹上一場。王殷雖然不像郭崇那麼善戰,也不像王竣那麼雞婆,可他好賴也算得上大週一代名將,手下的軍士又是當年的河北精兵。想用武力平復王殷,對大周來說,那就是手足相殘,玩慢性自殺。於是,王樸就給郭榮出了個對付王殷的主意。
什麼主意的?
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分化高層,收買中下層。先說收買中下層,王殷麾下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河北鄴城人。這個時代,天下大亂,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們,紛紛放下鋤頭,精神抖擻的拿起長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