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4)

小說:說慈禧 作者:吻火

源耍�桓霰冉蝦俠淼慕饈途褪牽涸誄��拇缶置媲埃�褥�弒噶畛�吧舷灤歐�墓��4�”﹁逕星胰鞝耍��鍾瀉衛磧繕貝勸材兀�

第十五講 慈安之死(3)

另一件是慈安與同治帝違背慈禧選後意旨,一致堅持選慈禧並不看好的阿魯特氏為皇后。

慈安和同治帝在選後問題上與慈禧的意見有分歧,這對嗜權如命、頤指氣使的慈禧來說無疑是空前的打擊,她無法原諒自己的親生兒子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與慈安聯盟背叛自己的旨意;她也會十分嫉妒慈安在兒子的心目中擁有比她更為尊崇的地位。她將這一切痛苦轉嫁到阿魯特氏身上,用變相折磨皇后的手段來恣意表達自己的不滿。同治帝死後,阿魯特氏只得到了一個“嘉順皇后”的封號,這將意味著她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深居宮中。慈禧立嗣光緒帝,進一步將皇后阿魯特氏置於難堪的境地,一旦光緒帝確立了皇后,自己將以何身份在這冷寂的宮中安身?本已處境十分艱難的皇后未來的宮中生活不堪設想,她的位置將變得異常尷尬。“刻薄寡恩”的慈禧更使這位皇后深感生活無望,這一切都讓她感到不寒而慄,又不敢有所申言抗辯,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據說,阿魯特氏曾以一紙片請命於父親,父親批了一個“死”字,於是,殉節之志遂決。

因此,在同治帝死後不到百日(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皇后阿魯特氏,也就是“嘉順皇后”殉死於儲秀宮。

伴隨著嘉順皇后的死,慈禧鬱積心中多年的不悅也就漸漸舒解,二次垂簾後,慈禧風光無限,一切朝政得心應手,她沒有任何理由依然為此懷恨慈安,動起殺心。

所以,傳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說法,缺少說服力。因為面對慈安凡事退讓、不與人爭的個性,慈禧在政治上的權力和影響不可動搖,慈禧完全沒有必要逼死或毒死慈安。

野史筆記可信性差,就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翁同龢日記》中有關於慈安死亡過程的記載。此時翁同龢除了依然承擔著光緒帝老師一職,同時他還是禮部尚書。禮部主管皇室的婚喪大典,慈安大喪自然歸屬他的職責範圍。翁同龢負責辦理慈安喪儀,對於慈安的死因就有了比較深入和翔實的瞭解與記載,可信性較強。

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發病於光緒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這一天,“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未見軍機”。

翁同龢在慈安死後,記下了慈安脈案、藥方和病情進展狀況,可以從中瞭解慈安發病過程:“晨方:天麻、膽星;(脈)按雲類風癇甚重。午刻一(脈)按無藥,雲神識不清、牙緊。未刻兩方雖可灌,究不妥云云,則已有遺尿情形,痰壅氣閉如舊。酉刻,一方雲六脈將脫,藥不能下。戌刻(晚八時前後)仙逝。”

依據這一病情進展記錄,諮詢資深中醫專家,慈安死因多半為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所導致。根據是:

(1)病情特點:起病急驟,進展迅速。按照現代醫學判斷,如此快速的病情進展多見於心腦血管疾病。

(2)臨床表現:“神識不清”應為有意識障礙;“牙緊”、“有遺尿情形”應為現代中醫所稱的牙關緊閉和尿失禁。

(3)辨證分析:依據以上症狀,這一病症按照中醫學辨證為腦中風病。而在《翁同龢日記》中,翁同龢記載的御醫脈案為“類風癇甚重”,實際就應歸屬於當今中醫學疾病中的中風範疇。由此,可以初步判斷,慈安所患之病應為腦中風,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腦血管疾病。

其實,慈安的腦血管疾病並非突發,而是宿疾。《翁同龢日記》中曾經記載過慈安的兩次病史。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時慈安二十六歲,“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恭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此次生病共計二十四天,由“有類肝厥,不能言語”來判斷,應視為現代醫學的腦供血不足,屬於中風先兆,只不過病症較輕,恢復較快。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時慈安三十三歲,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這次所謂的“厥逆”依然是腦供血不足的再次發作,只不過由於治療及時,沒有造成遺留病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五講 慈安之死(4)

這些情況說明慈安患有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生急性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而這次,由於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獨理朝政,不善於擺佈朝政大事的她,在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