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幹部分其實是由網站編輯“組裝”而成。
“組裝”這兩個字說起來輕鬆,想起來簡單,此時此刻,你和我右手上的滑鼠即刻輕
松點開新浪網,螢幕上的小箭頭點中某個新聞專題,圖文並茂外,聲色也齊備,連結也無窮,似乎一切理所當然……可其實,這一切並非現成。
有意思的是,由新浪網總編輯陳彤撰寫的《新浪之道》一書剛好記錄下了那無數個“並非現成”的過程——那是不斷探索的一個過程:既要探索獲取重組新聞產品的可能,也要探索新增、製造、傳播、調整新聞潛能的可能——是拓荒,也是建設。
可以想見,那一定是既茫然無措又不斷進取的一個過程。而我個人,則最想從本書中打探所謂“妥協”的智慧。而最終,儘管我在本書整體框架中並未發現與“妥協智慧”相關的任何明確概念,但我還是看出了與之相關的恁多掩蔽檔案:它們掩蔽在本書內容的豐富性、縱深感中,掩蔽在本書框架的不夠清晰、敘述邏輯力量間遠欠平衡的背後。照直說,我甚至認為,至少在我看來,這種所謂建設性的妥協,才正是本書長達40萬字敘述中最為隱秘的主題。
而有關於此——無論是顯性主題與隱性主題的互為表裡,還是資料羅列與邏輯力量的失衡,事實上該書作者心知肚明。用作者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本無意於呈現所謂“體系化的思想”的書。它的使命僅在於矢志於記錄那種“運動中的思想”(《後記》P370)……就此而言,該書的目的達到了。
該書關鍵詞繁多。而在諸如“網路新聞力量”、“網路侵權”、“網路輿論”、“滲透營銷”、“網民雙重人格”、“新聞產品的商業化運營”等關鍵詞背後,尤其可見妥協之影。在網民的“雙重人格”中,無論選擇黑還是選擇白,事實上都在遷就;同理,在“滲透營銷”實務中,無論偏向其商業謀略一面,還是傾向於商業道德一面,事實上已然就是一種言不由衷的妥協。
然後,在諸如“網路新聞倫理”之類的大是大非面前,愛與恨、美與醜、光明與黑暗之類的躊躇也便宛如狂風暴雨。當恨、醜、黑暗等能換取更為瘋狂的點選率時,應該堅定不移還是左右為難?對此,我的感想其實早就是新浪的實踐——相對於理性尋找而言,很多時候,每一次巨大的妥協或細碎的讓步,其實同時也就是一個委曲的確認,一個蝸行的建設。
所有的新聞類圖片必須要加邊框。露點圖片關鍵部位要視情況打馬賽克。上半場結束直播組釋出半場直播實錄,原創組釋出半場戰報。一類以上新聞加8條以上相關連結。新聞標題字數須統一在17~字之間。儘量使用單句式標題……這些被我隨手抄來的新浪網新聞產品操作原則、規範看上去簡明清晰,但以我個人不足兩年草草收場的網站工作經驗論,它絕非唾手可得,更非理所當然:抗拒與妥協是家常便飯,混沌與明晰是常規狀態,而掙扎與釋然則必然成為一邊妥協一邊建樹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在本書第114頁有一個“連結”檔案為“新浪編輯部考核指標與激勵辦法”。該辦法對“功”、“過”開列出詳細區分與評判。其中一等功積12分,二等功積6分,三等功積3分,口頭表揚積分;相反,一等過,勸退,二等過,積…1分,三等過,積…3分,口頭批評,積………
如是管理細節如今大概要麼重新整理更改,要麼存檔備查。不過,我相信,在如是功過背後,曾囤積無數歡欣與眼淚。“兩個口頭批評等於一個三等過”之類的細節相對於新浪網如今的赫赫聲名而言已然無足掛齒,但正是這無數細節生動再現了創業之艱,並讓人在其中看見已經並將繼續的無數抗拒與妥協的永恆無奈,直至其極明亮、極富力量感的一面。
(編輯:點兒)
湖南衛視:新浪自曝“武功秘籍”(影片)
談到網路新聞繞不過“新浪新聞”,談到“新浪新聞”又繞不過新浪網全球資深副總裁、總編輯陳彤——他帶領的團隊在處理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幾乎戰無不勝,近日,陳彤集十年網際網路實踐的經驗之作《新浪之道》出版了,這本書的出版填補了網路新聞運營實踐與研究方面的空白,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湖南衛視《播報·多看點》欄目對這本書進行了報道,報道稱:“新浪公示自家的‘武功秘籍’,挑戰者可以挑戰它的‘功夫’,卻很難挑戰它的號召力。”歡迎點選 寬頻影片、窄帶影片觀看這段報道。
(編輯:點兒)
陳彤與北京青年報記者談《新浪之道》
2005年第一季,新浪最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