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1 / 4)

當然,新浪的行動並必沒有失誤之處,它的行動力也未必能保證它的未來還能同樣風光,如今的新浪,不僅受到了來自新華網、人民網等傳統媒體網站的挑戰,也不僅受到搜狐、網易的步步緊逼,還面臨著來自Google、百度等機器新聞的威脅,面臨著來自部落格、RSS等新的技術的包圍,網路新聞傳播的格局面臨著新的變化,新浪需要用新的行動力來做出回應。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編輯:點兒)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陳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還會選擇網際網路

新浪網在“9·11”事件發生的9分鐘後發出了第一條新聞,被認為是中國大眾傳媒對“9·11”事件發出的第一條報道……

對所有的大事都能做到及時報道了……

我們24小時更新時政新聞的實踐,領先了其它網站將近兩年……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孤獨的,因為沒有第二家能趕上我們

本刊記者 何三畏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革命性的進步都會把一些標誌性的人物定格在歷史畫廊裡。20世紀末,來勢迅猛的網際網路革命的列車沒有把中國擠在車廂以外,中國新一代年輕的技術精英們在第一時間感到了春江水暖。今天的新浪網執行長汪延,1995年1月在巴黎第一次透過網際網路和美國的同學交換E…mail時,23歲,當時的感覺是,“激動得說不出話來”。而今,10年前的那一批網際網路拓荒者,已經成為被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時代英雄,被稱為新經濟的代言人和新財富的象徵,一般年齡在35歲上下。

這是一個以經濟為主導的年代。人們更樂於將網際網路解讀為一個經濟神話。被傳頌一時的,往往是網際網路作為新經濟企業模型和新財富神話般崛起的代表人物。然而,對於眾多的網民來說,大型入口網站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意義,應該遠遠大於它們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存在的意義,網路所提供的資訊特別是網路新聞,才是它的“核心價值”。

網路也是一個神奇的江湖。從當初一陣跑馬圈地,經過10年來的競爭和淘汰,現在,在網路新聞和資訊服務方面衝在前頭的屈指可數的幾個網站,已經樹立了自己的“門戶”形象,被稱為“入口網站”。現在,當人們羅列這些入口網站的時候,習慣於以“新浪”打頭——新浪,以其“新浪之道”,佔有了領先的知名度和點選率,籠絡了全球最大的讀者群。同時,對於許多傳統媒體來說,新浪也是他們首選的“網路通訊社”。

從體育沙龍到新聞頻道

當汪延在法國為第一次享用網際網路的好處而激動不已的時候,他未來的合作者陳彤已經從北京工業大學畢業,“混跡”中關村近五年,正準備攻讀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

1997年5月,陳彤的通訊學碩士研究生還沒有畢業,便參與了新浪網的前身——四通利方網站。

“純粹出於愛好。”他說。“那時,我不可能清晰地預見到網際網路有今天的氣象——我沒有那樣天才。”那時,陳彤喜歡上網,喜歡體育,但上網費很高。“在四通利方做體育沙龍的版主,找一份喜歡的工作,還可以補貼上網費用——以網養網。”

事實上,在當時看來,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版主”簡直“不算個什麼工作”。當時,四通利方共有3個BBS,第一位的不是體育沙龍,而是“電腦玩家”,因為四通利方是一個軟體公司,當時立足於透過BBS提供一個技術解答平臺,獲得技術支援,而當時上網的還主要是技術人員以及國外的華人。

但陳彤可真是把“版主”當成一份了不起的工作來乾的。“我從一開始給自己定的要求就是,論壇上每一個網友發言都儘量跟,每一個網友提出的問題都要回答,哪怕他問的跟足球、跟體育根本沒關係。比如有外地網友問‘北京保齡球多少錢一局’,我自己也不清楚,就打電話問我的朋友,因為朋友的朋友在保齡球館工作,然後把問到的訊息貼到網上。甚至有人問,哪一天有沒有從哪裡到哪裡的航班,我就打長途電話問。有些時候為了一個問題會費很大的力氣才找到答案。但是我想,既然網民能把問題提到網上去,就說明網路的用處。如果他發現在我們這兒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得到答案,那他一定會再來,並且一定會替我們宣傳。”

陳彤說,“為了把體育比賽的資訊儘可能多地灌到這個論壇裡面去,我用了很多方式,有一回是從巴西回來的健力寶隊在日本比賽,當時國內根本沒有直播。我就去日本的論壇問,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