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火車奔赴西部戰場,雙方的陸軍司令部都採用電報通訊,並且利用動員起來的戰時經濟資源;在海戰中,出現了首先使用的鐵甲艦、旋轉炮塔、早期的魚雷和水雷、以及劫掠商船的蒸汽快船。比起克里米亞戰爭或普魯士統一戰爭,這場衝突更有資格號稱第一次真正的工業化“總體戰”,所以指出北方取勝的原因是非常值得的。
假定雙方的意志力保持不變,第一和最明顯的原因是資源和人口的懸殊。以下的情況可能是事實:南方為自己生存而戰,而且(通常地)在自己的土地上戰鬥,所以在鬥志方面佔了優勢;它能徵召更高比率的擅長騎射的白人男子;它擁有一批堅定和優秀的將領;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它可以進口軍火和其他供應,以彌補物資的虧缺。但這些都不能補償北方和南方之間數字上的巨大差距。當北方擁有將近2 000萬的白人人口時,南方邦聯只有600萬。此外,由於移民(1861—1865年期間來了80萬)和1862年徵募黑人部隊的決定(完全可以預料,這是南方在戰爭最後幾個月之前回避的事),聯邦政府的人口總數不斷增長。約200萬人曾在聯邦政府軍中服役,1864—1865年的實力達到了頂峰,約有100萬士兵。只有約90萬士兵曾經陸續為南方邦聯軍作戰,它的最大兵力從沒有超過464 500人——這是1863年晚些時候達到的“最高峰”,從此人數就緩慢地減少了。
但是,與常情一樣,對戰爭來說,除單純的數字外還有其他因素。南方即使達到了軍隊的規模,它還要冒從農業、礦業和鑄造廠抽調過多的男人的風險,從而削弱了打一場長期戰爭時必須依靠的能力。事實上從一開始,南方邦聯的支持者已經發現他們在經濟上處於不利地位。在1860年,北方擁有11萬個製造業設施,而南方只有萬個(其中許多還依靠北方的技術專業知識和技工);邦聯只生產萬噸生鐵,而賓夕法尼亞一地的產量就達58萬噸;紐約州幾乎生產了價值3億美元的貨物——是弗吉尼亞、亞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產值總和的4倍以上。交戰雙方經濟基礎的驚人差距,不斷地表現為戰鬥力的差距。
例如,南方僅能製造少量的步槍(主要是用從哈潑渡口繳獲的機器製造的),並且嚴重地依靠進口,北方則大量在國內製造步槍,生產的步槍近170萬支。北方的鐵路系統(長度約萬英里,並從東部向西南扇形展開)在戰時得以維護甚至發展;南方只有萬英里的路軌和供應不足的機車和車皮,而且在逐漸磨損。同樣,雖然雙方在衝突開始時基本上都沒有海軍,但南方因沒有建造船舶發動機的機器車間而處於不利地位,而北方則有幾十個這樣的設施。雖然要經過一段時期,人們才能感到北方聯邦政府的海上優勢(在此期間,偷越封鎖的船隻把歐洲造的軍火運給邦聯軍,使南方劫掠商船的武裝快船給北方的商船造成了重大的損失),但封鎖網緩慢而無情地在南方港口周圍收緊了。到1864年12月,北方聯邦政府的海軍共有671艘戰船,其中包括戰爭開始以來建造的236艘汽船。北方的海上力量在使其武裝部隊控制幾條大內河——特別是在密西西比至田納西地區——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鐵路和水路運輸成功的結合使用,幫助了聯邦政府在西部戰場的進攻。
。 想看書來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16)
最後,南方邦聯的支持者發現不可能負擔戰爭的費用。他們在和平時期的主要收入來自棉花出口,當這項貿易萎縮和歐洲列強沒有干涉這場爭鬥(這使南方感到失望)時,他們就無法彌補損失。南方的銀行很少,也沒有什麼流動資本;當土地和奴隸的生產受到戰爭的嚴重打擊時,土地稅和奴隸稅的收入就很少了。向外國借款收效不大,可是沒有外國的通貨或硬幣,就難以支付主要的進口貨。也許南方邦聯的金庫不可避免地要求助於印刷機,但是“過濫的鈔票,加上幾種商品的短缺,造成了不可收拾的通貨膨脹”,這又轉過來嚴重地打擊了民眾繼續戰鬥的意志。對比之下,北方透過稅收和借款,始終能籌措足夠的資金去支付這場衝突的費用;它印發的“美鈔”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刺激了工業和經濟的增長。聯邦政府的生產力在戰爭期間,不但在軍火、鐵路建設和鐵甲艦的建造方面,而且在農業產量方面,都增長迅猛。到戰爭結束時,北軍的伙食和供應可能比歷史上的任何軍隊都強。如果說正在出現一種特殊的進行軍事衝突的美國方法(韋格利教授稱之為“美國式的戰爭”),那麼它首先在這裡,即在聯邦政府動員和利用其巨大的工業…技術潛力以打垮其敵人的行動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