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的影響,而且也受到使用新武器的地形、部隊士氣和利用戰術的能力、供應制度的效能以及其他一切有助於決定戰鬥命運的眾多因素的影響。由於不可能事先知道一切事態進行情況,最關鍵的是要擁有一個擅長利用各種不同因素的軍事…政治領導和完全能對新情況作出靈活反應的軍事機構。在這些重要方面,哈布斯堡帝國,甚至法國,都將不能像普魯士那樣成功。
19世紀60年代的普魯士“軍事革命”很快地產生了迪斯累利[13]所鄭重新命名的歐洲事務中的“德意志革命”;“軍事革命”建立在許多互相關聯的因素之上。第一個因素是一種獨特的短期服役制度,它是新王威廉一世及其陸軍大臣不顧自由黨的反對而推行的,該制度包括的內容有,每個男人先在正規軍中服3年義務兵役,再在預備役中服役4年,才能轉入後備軍。這意味著,充分動員起來的普魯士陸軍(對每個人)有7年的徵召[14]。由於不準頂替,以及後備軍能夠承擔大部分衛戍和“後方”的任務,這一制度使普魯士擁有的一線陸軍,與其人口相對而言,遠遠多於其他大國。這又轉過來要求人民接受至少是較高程度的初等教育,因為根據大部分專家的意見,一個迅速發展的短期兵役制在一個無文化的農民國家是難以實行的;它還要依靠全力處理這樣大批人員的優秀的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