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柏楊曰 作者:插翅難飛

種東西。

司馬光曾嚴厲譴責三大家族瓜分晉國是破壞禮教。孔丘的《春秋》,還固執地把“楚王”稱為“楚子”,而司馬光連這點固執都沒有。對“叛逆”田因齊的頭銜,不但倍加尊重,反而提前使用,把他最重視的“等級”、“名分”,先自己砸個稀爛。

這至少證明傳統的史筆史觀,已無法立足,孔丘如果現在寫《春秋》,他也不能堅持“楚子”。形勢比人強,一個只站在少數統治立場的主觀盼望,絕不可能動搖事實。司馬光已盡了全力,但仍不能不屈服。

紀元前341年,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大將龐涓,再率軍攻擊韓國(首府新鄭【河南省新鄭縣】)。齊國(首府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任命田忌當統帥,孫臏當參謀長,用老戰略直擊魏國陪都大梁(河南省開封市),龐涓急撤軍回堵。孫臏計算龐涓行程。某一天黃昏,當抵達馬陵(河北省大名縣),遂命削下一棵大樹上的樹皮,寫上:“龐涓死此樹下!”派一萬餘名弓箭手,夾道埋伏。下令說:“看見火光,集中射擊!”時候終於來到,天已入夜,龐涓馳經樹下,見樹幹一片雪白,上面有字,命舉火觀看,還沒有看完,伏兵萬箭俱發,魏軍潰散,龐涓自知難逃羅網,拔刀自殺,臨死時說:“竟然讓白痴成名!”

龐涓真是一個典型的卑鄙無恥的癟三,直到臨死,都沒有對自己的負義行為,感到絲毫內疚,反而詬罵孫臏僥倖成名。

紀元前341年,齊國(首府臨淄)宰相鄒忌,嫉妒大將田忌威震國際,企圖栽贓陷害,派人手拿340兩黃金,到街上請人算卦,向卜卦先生說:“我是田忌的隨從,我家將軍作戰,三戰三勝,他打算進行大事,請看一下吉凶?”等卜卦先生出門,鄒忌叫人把他逮捕,眼看就要掀起大獄,田忌無法澄清,又氣又急,率領他的衛隊發動攻擊,打算逮捕鄒忌。可是鄒忌早有準備,田忌無法取勝,只好出奔楚王國(首都郢城)。

“誣以謀反”是中國傳統政治中一件其效如神的法寶,強悍的頭目要排除他親密的戰友或有實力的政敵時,習慣使用,當之者無不粉碎。因為它是政治的和法律的結合物,政治是內容,法律不過形式,所以無罪不能無刑,至為狠毒,無人能解。田忌身為民族英雄、三軍統帥,對國家有蓋世功勳,跟國王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可是,一旦陷入“誣以謀反”誅殺大陣,立刻束手無策。

公孫鞅,是衛國(首府衛丘【河南省淇縣】)國君庶子的孫兒,法家學派鉅子,在魏國(首府安邑【山西省夏縣】)宰相府充當一名職員。宰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幹,正準備推薦,卻染病在床,魏國國君魏罃前往探病,十分悲痛地說:“人,夭壽有命,誰能不死?然而你大去之後,國家大事,我跟誰磋商?”公叔痤說:“我的隨從官公孫鞅年紀雖輕,卻胸有奇才,盼望你信任他,把國家交給他治理。”魏罃大吃一驚。公叔痤接著說:“如果你不能用他,那麼請馬上把他殺掉,別叫他離境,否則他投奔別的國家,魏國必有後患。”魏罃又是一驚,支吾幾句,起身告辭。公叔痤把公孫鞅找來,據實相告,勸他逃走。公孫鞅說:“領袖既不能聽你的話用我,又怎能聽你的話殺我?”魏罃出了相府,對左右說:“宰相語無倫次,一會兒叫我用公孫鞅當宰相,一會兒又叫我把公孫鞅殺掉,他自己都不曉得他在說什麼。”公孫鞅遂投奔秦國(首府咸陽【陝西省咸陽市】),受到重用。前340年,公孫鞅率秦軍攻擊魏國,生擒魏軍統帥魏罃,魏軍潰敗。魏罃心膽俱裂,請求和解,並把首府遷到大梁(河南省開封市),嘆息說:“我恨不聽公叔痤的話!”

人在大失敗之後,關鍵性的往事,常會在腦海升起。魏罃先生的嘆息,內容不明,可能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重用公孫鞅,但也更可能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殺了公孫鞅。歷史上這種嘆息,不絕如縷,顯示錯誤的決策,必然付出錯誤決策的代價。問題只在於反省的內涵,智慧型的,檢討錯誤後承認自己不夠智慧:“我該重用他!”頑劣型的,檢討錯誤後顯示自己更為頑劣:“我該殺了他!”龐涓就是頑劣之尤,臨死時對孫臏仍咬牙切齒,他沒有後悔不該那樣對待老友。

魏國在戰國時代初期,是唯一的超級強國,位置恰恰坐落在物產最富饒的中原地帶,文化水準極高。可惜,國家領導人不斷傷害自己的國家,逼走吳起,逼反孫臏,最後又輕易喪失可以旋乾轉坤的公孫鞅。到了下世紀(前3世紀),更變本加厲,用冤獄和酷刑,把另兩位可以旋乾轉坤的人物范雎、張儀,驅逐到敵人陣營,於是,魏國就成了烈日下的冰塊。人才決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