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投資目標基本設定為:完成博士學業;投資一個小戶型的新房,租住均可;滿足保障保險需求。
對於像方芳這樣高學歷的客戶,“理才”應與“理財”並重,所以建議她先完成兩方面的定位:一是職業發展定位,二是理財型別定位。而完成博士學位,是對個人最大的投資,效果會在整個人生中逐漸顯現。
其餘建議:
對於方芳目前的具體投資方案,專家也提出了###建議。
一是以銀行按揭方式購買面積約為55平米的小戶型,以租代養的投資模式。方芳希望買房的朝陽CBD區域整體租賃價格高,因此建議使用者採用最低首付,即首付2成貸款。以每平米萬元計算,總房價為13000元/平米×55平米=715000元,其前期購房須交納費用合計為149775元。然後交給中介公司出租,根據目前整體行情,預計每月租金為6000元,月供4649元,物業費275元,這樣每月淨收入達到1076元。
二是建議購買健康保險,以解除後顧之憂。現階段我國醫療費用在不斷上升,如果出現意外,患了重大疾病,則需要一次性支出較多的醫療費用。因此建議方芳瞭解一下公司是否為其參加了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計劃、是否為其購買了商業團體健康保險。如果沒有的話,那麼自己購買重大疾病保險和健康險就是勢在必行。
三是組合投資,獲得持續穩健的回報。由於方芳現在是單身貴族,收入較為豐厚,正處於人生的儲蓄階段。因此除了已經投資房地產的資金外,建議她將每月生活的剩餘資金用於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計劃;將現有儲蓄資金根據市場情況,分別投放在開放式基金或封閉式基金產品中,為今後的婚姻生活和子女教育儲備一定的資產。
二、完成初步創業的理財規劃
投資思路決定出路(2)
案例:都市中的中高收入人群,大多家有不動產,收入也不錯,同時他們的工作收入也高,但不太穩定。
楊丹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
楊丹家現有住房一套,價值40萬元;車一部,購入時為27萬元;房款、車款已一次性付清。楊丹的先生自己創業,收入不穩定,目前每月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楊丹年收入7萬元、家有存款20萬元,與先生都購有大病保險。
先生現年39歲,楊丹28歲,近期也有要寶寶的打算,同時還要贍養雙方父母。
因工作壓力很大,楊丹先生希望過兩年就漸漸抽身,做些相對輕鬆的工作,收入將大大減少。楊丹的先生花錢一直大手大腳,也沒有理財的觀念。楊丹夫婦很希望以相對穩定的投資理財方式,為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方案一:有錢不要只存銀行
楊丹的基本目標很明確,最適合他們的理財方式就是開源節流。
先看看楊丹一家的收入構成:一是楊丹先生自主創業,收入30000元/月;二是楊丹年收入7萬元,計5800元/月;再看資產和存款,住房和汽車合計67萬元,20萬元存款。
如果楊丹用存款購買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獲得年收益3%的話,一年6000元,摺合每月就有500元利息收入。
楊丹家的負債為零,估計消費支出每月至少5300元左右。一是夫婦二人日常基本生活開支(含交通、通訊、燃氣、飲食等等)3000元;二是保險費,兩人每年至少3000元~4000元,計300元/月;三是贍養費,各給雙方父母1000元/月,計2000元/月。
根據計算,楊丹家月結餘為31000元。乍看不少,但楊丹的先生消費比較沒有節制,這意味著每月有相當比例的金錢用於各類非基本生活消費,結餘實際並不多。考慮到今後撫育孩子,以及其先生兩年後收入水平大幅降低的因素,楊丹的先生有必要減少非日常消費的開支。如果今後兩年內,楊丹家庭保證每月有30000元的節餘,兩年後將達到72萬元。加上原有的20萬元存款,近百萬元的積蓄,足夠用於改善住房、養育孩子,籌備一部分教育金。
楊丹家庭最好選擇純年收益在3%左右的低風險性銀行理財產品。此外,手頭如果有外匯,也可以選擇外匯理財產品,投資期限以一年為宜。
點評:楊丹夫婦儘管“無債一身輕”,但其資產的增值潛力卻有限。
首先,錢都存在了銀行,這是收益最低的一種理財方式,其次,家庭收入不穩定,而未來支出還要增長。孩子出生後,楊丹可能要在家裡休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