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這讓人們非常不理解,尤其是仙女還在遮遮掩掩的進入。
當仙女在印度的一連串鉅額投資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時,大家除了吃驚還是吃驚,除了迷惑還是迷惑,因為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看好印度市場,大家看到的只是大財團紛紛撤離,人們百思不得其解。數千億元人民幣不斷的投入到這個災難沉重的人口大國,其金額為歐洲投資的數倍,總額僅次於她在本國市場的投資,而且這些投資資金全部來源於銀行貸款;從一個資金儲備大戶,一躍而成為資金負債大戶,讓人們不由得不為之驚歎。世事變化真無常,誰能想到她竟然會瘋狂如斯呢!
仙女進軍海外市場是必然的事情,作為一家世界頂級財團,她必須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才能在新一輪的市場大戰中贏得先機,而她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就是空有資金,太多的資金,資金少了,不夠使用,太多了,又沒有地方消化!如果仙女在投資銀行之後,不再進行其他的大規模投資,那麼在幾年之內,又將積聚起上萬億元的“閒餘資金”,而按照約定,她還不能在短期內進行能源投資,必須按照要求降低她的資金儲存率,這將是讓仙女非常頭疼的地方,所以仙女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使用資金的市場或者機會。仙女之所以不願意重兵進入歐洲市場,是因為她不願意和歐洲大公司展開生死搏鬥,這些公司雖然受損嚴重,但是基礎還在,硬碰下去,仙女也討不到什麼便宜,又何必要便宜日美的大公司呢;這樣一來,一方面避免同這些大公司結怨,這份情誼他們應該會領受一點的,另一方面,也不至於使仙女在未來的市場中一家獨大,引起同行的嫉恨,“有錢大家一起賺”,仙女是如此對某些公司說的。仙女曾經明確的告訴歐洲的同行們,她並不願意實質性的傷害他們的根本利益,願意在歐洲結識更多的非惡性夥伴!這一點,仙女在其未來的發展中切實的感受到了,至少歐洲的大公司沒有聯合日美同行參與對仙女的殊死競爭!可以這麼說,仙女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日美的大公司,包括東鄰韓朝一些大公司財團。因此,處於歐亞大陸兩端的大公司,在仙女的善意的舉動下,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聯合!仙女放棄歐洲,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她看上了印度大市場,以及印度在印度洋周圍的有利位置,幾乎可以這麼說,“因為有了印度,所以仙女放棄了歐洲”。
印度這個南亞大國,其實有著非常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條件,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優秀地理位置國家。首先,她位於亞洲的南部,西鄰是富有的伊斯蘭國家,東鄰是人口龐大,生活水平相對不錯的東南亞各國,北面被一座高大的山脈於北方強國分割開來……其次,印度洋太小,而印度又深入印度洋很深,這使得印度洋周邊的大洋洲以及非洲都是她的近鄰,從印度出發很快就能到達這些國家,尤其是未來的世界發展重點之一的非洲大市場,印度的地理位置可以稱得上先天獨厚的優秀。其三,印度距離歐洲要比中國近的多,從孟買走海路到歐洲也要比中國近的多,在印度生產的產品可以迅速的投放到歐洲,這可是仙女夢寐以求的好地方!從本身條件看,印度也適宜大規模投資,其人口規模直逼中國,遠遠超過了其他人口大市場,國民生產總值雖然遠遠不如中國,但是國內大量的中產階級以及龐大的上層階層,市場消費量相當驚人,這都使印度成為一個吸引商家投資的重點國家。
幾十年來,印度緊隨中國之後,一直是國際投資界的寵兒,積聚了大批的世界頂級工業企業,產業大軍非常龐大;更是在不少領域居於世界先進行列,有些方面甚至強於中國。在電子領域,在新材料領域,以及在生物科技領域,都佔有的重要地位,在經濟危機前,泰戈爾娜電子公司位居世界第五位,資產總額高達1。4萬億元,姬可新材料公司也以資產1。45萬億元緊跟在仙女新材料公司後面,同樣位居世界前五位;而德里生物科技公司更是以1。64萬億元的總資產排在了世界第三大公司的位置,許多中國公司望塵莫及,世界三大生物科技公司之一的德昂公司,就是德里的旗下母艦,原資產高達6400多億元。同時,其境內有許多大財團開設的各種各樣的子公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群體組合。可是,在經濟危機之前,仙女在印度沒有一家實體公司,只是有一些合作伙伴會把她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在各地銷售,可以這麼說,印度人並不瞭解仙女,她在印度的影響非常有限,遠沒有在其他地區那麼大。印度人只知道有姬可、德里,只知道有泰戈爾娜,當然,印度人還對其他國際大公司比較熟悉。因此,在經濟危機以前,仙女在印度沒有什麼影響力,特別是普通民眾並不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