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1 / 4)

小說:武則天 作者:一意孤行

自從來俊臣著手處理謀逆案以來,這是第一次消案放人,當宮闈局人員護送七大臣各回府邸時,洛陽人轟動了,官員們奔走相告,以為異數。

魏王武承嗣是這一次控案的幕後人物,他獲得釋放七人的報告之後,匆匆地入宮請謁——他要挽回女皇帝的決定,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打狗不中,反被狗咬。”這七人在朝中是有相當的潛力的,這回扳不倒他們,將來,他們對自己反噬,就防不勝防了,因此,他一聞訊,就不假思索地入宮去了。

武曌審訊了七人之後,意外地疲倦不堪,她躺在榻上讓張易之為自己按摩。

來俊臣的作風,使她遺憾,現在,她從頭思考來俊臣的所作所為了,她以為,自己受了來俊臣的矇蔽。

武承嗣入覲時,她並未命張易之避開!這些時,她有著倚老賣老的傾向,許多事不再避忌。有時,她還會故意讓人們看到自己與侍男在一起,現在,也就是這樣的心情。

武承嗣婉轉地提出自己對七大臣謀逆的意見——

“他們已經有了反意,雖然尚無行動,不過,這並不是他們不想有行動,而是由於關防較嚴,迫使他們無法有行動啊。”他稍頓,再接下去,“陛下將他們釋放,雖然立德,但是,這些人野心未戢,可能會招致後患。”

女皇帝漫應了一聲,若無其事地說:

“事情已經過去了,王言無反汗,此事不必再議。”

“陛下,”武承嗣著急地說,“此風氣一開,只恐來俊臣他們以後不肯盡力。”

“我別有旨意。”疲憊中的女皇帝不願深入地討論問題,她幾乎是強迫地制止武承嗣的進言。

之後,她感慨萬端,向張易之說:

“我很煩。”

“陛下好好地睡一夜,明天,就會轉好的。”

明天,問題依然是存在的,女皇帝在朝堂上想到了如何處置來俊臣,這是一名奴才,但是,她在過去漫長的時間中,已造成了奴才的勢力。武曌是最懂得實權的運用的,於是,為了防患未然,她採取了一項與情理不相干而又是折衷的措施——

在早朝中討論七大臣案時,她命中書宣佈了七大臣的處置:

貶狄仁傑為彭澤令、任知古為江夏令、裴宣禮為彝陵令、魏元忠為涪陵令、盧獻為西鄉令——

此外,裴行本和李嗣真因曾在通訊中誹論朝事,流放嶺南。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武則天》第十六卷(1)

武承嗣罷相了,婁師德、李昭德兩人,受到女皇帝的特擢而入相。這兩人,是從不阿附武氏的。

這是七大臣一案結束之後的重大發展,女皇帝將政權由侄兒手中移交給外人。在武氏族人中,這一措施引起了普遍的恐懼,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親自向女皇帝陳說利害,但是,武曌卻不變更決定,她向兩位侄兒說:

“你們都是皇爵,從爵祿本位上可為之事正多,何必霸佔相位,再說,有問題發生,你們可以隨時入宮來見我的。”她稍頓,再接下去道,“我要把圈子擴大一些,單靠你們幾個人,是不足以治國平天下的。”

女皇帝的措施是不可測的,武氏族人,也從來不敢違拗女皇的決定,因此,當武承嗣退出朝堂之後,大周的朝廷上,就出現了一種新的氣象——一群出身寒微計程車人,經由婁師德的引薦而入仕了,不久,女皇帝又將這些士人派到外縣去。

這一措施使殘存的關隴集團貴族和山東世族與武氏諸王接近,因為,後門寒族的崛起,對他們全體都是一種威脅。

可是,女皇帝卻對這個新措施感到興趣,當舊貴族集團和武氏諸王叨叨不休地向她陳說利害時,她和張易之兄弟策劃著如何進一步地發掘新人材,作為新皇朝的支柱。在這一方面,張易之兄弟與女皇帝是意見相同的,那是因為張易之兄弟是出身寒微的。

這是皇朝的一項新的動向,過去,武曌雖然也朝這一個方向走,但不及現在明朗,也不及現在積極。

宮廷的女官婉兒,將新政記錄在起居手冊上,女皇帝幾乎每天都召見新人,有的,給予官職,有的,只見了一次就罷休,而奉派官職的人員,也有不少只做三四個月就被斥免的——一個新進的官員,要經過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考查,一是來俊臣的忠貞考查,另一是李昭德的智慧考查。這兩項考查,只要有一項不及格,立刻就會失掉官職。半年來,周皇朝的地方官和中下級官,有似走馬燈樣地轉個不休。

而新進的同平章事李昭德,卻因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