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安全——八十名內廷侍衛,足以擔當守護地道門戶的責任了。
於是,大唐的皇太后在安全中享樂著。
。 想看書來
《武則天》第十二卷(1)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
武曌,在她生命輝煌的年月,興發著不如意的嘆息。
那是下午,合璧宮很寧靜,只有婉兒陪伴著太后。
太后獨酌著,白玉壺中的荷露酒已經飲盡了。但是,武太后意猶未盡,將玉杯碰擊著壺,向婉兒說:
“要她們再弄一壺來!”
婉兒擱下一卷表文,拿起銅棒,輕輕地敲著玉盤。
屏風外,兩名宮女轉入服侍,順便奏告:
“白馬寺薛大和尚請謁。”
武曌微喟著點頭,似乎在回憶著往事,並未出聲——兩名侍女則捧著酒壺躬身站立待命。於是,婉兒向她們揮手。她們緩緩地退下了。
“許多事,使人煩——”武太后像自語那樣說。
“太后,都過去了啊——”婉兒低悠地介面——皇太后的心事,只有她是瞭解的,太后所煩的,是過去三個月間的一連串變故。
三個多月,整個豔陽天氣與初夏,都在變亂中喪失了,皇太后幾乎有一百天沒有到天堂神宮去。
這過去的三個月,內與外,都有著叛亂,就中最嚴重的是越王李貞起兵反對太后,聲勢雖然不及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那樣浩大,可是,李氏皇族與之聲息相通的,卻有不少。越王李貞父子那一支兵,在戰場上雖很快就覆沒了,但是,武太后為了究治李貞的黨羽,足足忙了一個多月——徐敬業稱兵,她殺了裴炎。李貞叛反時,她又殺了右相劉褘之、太子舍人郝象賢。而皇族中人,和越王聲息相通的,有霍王李元軌、韓王李元嘉、紀王李慎、魯王李靈夔、江郡王李緒、東莞公李融、常樂長公主等人,都先後處死。這是大獄,武曌小心謹慎而又嚴厲地處置著。為了表示自己大公無私,駙馬都尉薛紹的家族,因曾與越王交通,也被株連在內。
薛紹的兩個哥哥都處了死刑,薛紹本身,雖然是武太后的愛婿,也未能置身法外,僅免死刑,而受杖一百入獄。結果,薛紹死在獄中。
——這是九天之前的事。
武曌知道女兒為丈夫的死去而哭泣,但是,她沒有安慰女兒。同樣,太平公主在事變的過程中,也未曾向母后求懇赦免自己的丈夫。她們母女之間並無任何隔閡,可是,彼此的政治性使得她們如此喪絕了人性。
——這些,也只有婉兒才能瞭解。
由於這許多事情,武太后的心情沮喪,事變發生之後,她僅僅召薛懷義入宮三次。而最近的一次,還在二十天前。
現在,武太后在沉思。
現在,婉兒又說話了——
“太后,到神宮去散散心?”
她微微搖頭,隔了一些時,才喟嘆著說:
“亂事雖然過去了,洛陽不見得大安呢!”
“到白馬寺,總不妨的。”
“不一定——”她的聲音拖得很長,“婉兒,對任何一件事,都不能絕對;當你以為不妨的時候,危險就會降到你的身上。”她隨時不忘指點婉兒。
“嗯,那麼,讓大和尚進來?”
“讓他來吧——讓他來陪我飲幾杯酒。”
不久,薛懷義進了合璧宮,跪倒在武太后身前。婉兒瞅著他的面孔,訝然先問:
“大和尚,你怎麼啦?”
這時候,武太后也看到了薛懷義的面頰紅腫。
“太后替我做主,太后——我捱了打!”薛懷義以一種近乎哭泣的聲音叫出。
在洛陽城內,居然有人敢於摑打薛懷義,武太后駭異了,但是,她卻不動聲色,徐徐地問:
“是誰打了你?你先說說經過!”
“太后,是宰相蘇良嗣,他和我相遇,我的隨從要他讓路,他不讓,我和他見面,鬥了幾句嘴,這老傢伙就著奴僕打我!”
薛懷義在述說中因氣憤而渾身抖顫,而旁聽的婉兒,則有說不出的遺憾——蘇良嗣是最近由長安調回洛陽拜相的,一個正直而又謹守本分的好官。她想:這件事情的發生,蘇良嗣勢將被罷斥了。得一良相,實在不容易,而失掉,卻在指顧之間。
於是,婉兒轉眼看武太后。
出乎婉兒的意外,太后很平靜,現出親暱的、似對淘氣的孩子那樣的笑容。
“懷義,你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