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著,海軍徵日,瞞著朝廷上下,這事確實有些欠妥,不過,也怪不得老十四,真要將此事拿到朝堂上,定然是個爭論不休的局面,太平年月,誰願意打仗?
對這種事,他是深有感觸的,平三藩、徵臺灣、抗擊沙俄、三徵準噶爾,哪次不是反對者眾。不是他力排眾議,乾坤獨斷,哪有今日大清之昌盛?
想到這裡,他不由有些感嘆。大清如關,鼎定中原之後,滿蒙貴族就開始安於享樂,不思進取了,一眾漢臣更是懼怕戰爭,好在老十四還算爭氣,不僅有野心。而且會賺錢,海軍徵日,不僅不花一文國帑,反而還給朝廷倒賺七千萬兩銀子,這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後,從來未有過的戰例。
透過此戰,老十四可謂是給所有的王公勳貴、文武大臣開了眼界,戰爭。不再是勞民傷財,不再是窮兵黷武,而是能夠給朝廷帶來巨大財富和利益。能大力提升朝廷威望和實力!想來,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朝中眾臣才會反應如此激烈,他們是擔心日後老十四繼續繞過朝廷而發動戰爭,將他們完全閒置起來。
正自想的出神,李德全躡手躡腳的走了過來,輕聲稟報道:“皇上,太子來了,在外求見。”
恩,來的好快。難不成是騎馬來的?康熙微微怔了一下,才道:“宣他進來。”
胤禎在外已經稍事洗漱,聽得召他覲見,忙整理檢查了下朝服朝冠,而後快步走進院子,請安之後。卻未起身,而是摘下朝冠,躬身道:“今日早朝,群臣刻意攻訐兒臣秘密徵日一事,群情洶洶,兒臣情急之下,諉過於皇阿瑪,罪該萬死,還請皇阿瑪嚴責。”
康熙含笑道:“不是諉過,確係朕的疏忽,此事不必再提,平身,賜座。”
“皇阿瑪寬厚仁慈,實乃兒臣的福分,兒臣謝皇阿瑪不罪之恩。”胤禎叩首謝恩之後,才撿起朝冠,從容落座。
俟其坐定,康熙便道:“《江戶條約》朕有兩點不明,一是為何要日本禁神道教,二是日本和親一事,你是如何想的?”
對於這兩點,胤禎知道康熙是肯定要過問的,早就有準備,當下便從容回道:“回皇阿瑪,兒臣在上海就曾聽聞與日貿易的商人提及,日本在佛教沒有傳過去之前,信奉的是神道教,在儒學興起之後,他們將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義與朱熹理學相結合,強調尊皇忠君,主張神道教獨立,從而形成了一些學派,並得到大力發展,日本武士作戰英勇,不懼死亡,便是受其影響。
全面禁止神道教,必然會極大促進佛教的發展,如此,一方面可以抹殺日本武士的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遏止他們尊皇忠君的信念,將軍幕府,其統治的力度和號召力都要遠遜於日本的倭皇。
至於讓日本派譴王室公主、將軍府公主、各地藩主的姬前來和親,則是受鄭成功的影響。日本是一個極度崇拜強者的島國,鄭成功的母親系日本人,日本也因此對鄭成功極為崇拜,為此還專門編寫了一部《國信爺合戰》的戲劇,在日本廣為演出。
另外,日本的天皇雖然號稱萬世一系,但是卻曾經出現過多位女天皇,甚至有母女兩代天皇的情況,足以說明他們皇室的血脈混亂。”
聽到這裡,康熙已是明白過來,老十四這是想透過有日本血脈的子孫徹底的統治日本,或者是分化日本,甚至是融合日本,不能不說老十四想的長遠,但是,二十個日本女人,會不會多了點?老十四如今才多少女人?再有,大清歷來重視血統,滿漢尚且不能通婚,納日本公主為妾,會不會招致物議?老十四可是皇太子,有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這口子一開,下面的王公勳貴如何去約束?
康熙自己的後宮雖然也有不少漢妃,象老十五、老十六兩人的母妃就是漢人,可他畢竟沒有大張旗鼓,反而是多加掩飾,抬了旗籍才納入後宮的,老十四這二十個日本女人卻是搞的轟轟烈烈,唯恐天下不知,這卻有些難辦。
康熙心裡也清楚,老十四之所以要把這條堂而皇之的寫在《江戶條約》的正約之中,是為日後的子孫正名,便於日本朝野上下承認血脈的存在,便於日本人接受,也便於其子孫對日本的統治,可是這有必要嗎?
日本才多大點地方?有多少人,何以老十四對日本如此重視?瞥了胤禎一眼,康熙才淡淡的道:“日本一蕞爾小國,偏居海外一隅,地不過彈丸大小,雖然素有野心,但所倚仗者,不過是海峽天險,否則,滅其國,易如反掌,如今,既有強盛之海軍,舉手投足間便能令其臣服,何以還要對其倍加重視?”
“回皇阿瑪。”胤禎躬身道:“日本雖是蕞爾小國,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