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據彈丸之地,卻擁有三千萬人口,瞬間便能集結十數萬敢死之士,如今雖已臣服,不過是無奈之舉,兒臣竊以為,其對大清之威脅,遠勝西北,想我大清,當年何嘗不是偏居遼東,舉族亦不過數十萬之眾,一旦風雲際會,便席捲中原,鼎定天下。
日本有三千萬之眾,不僅多有敢死之士,而且極善學習,實不可掉以輕心,兒臣不僅要封死日本,斷絕其與外界之聯絡,還準備將喇嘛教傳入日本,雙管其下,徹底弱化日本。”
聽胤禎如此比說,康熙不由無語,這些年來,老十四的眼光越發顯的長遠獨到,極少有失誤之處,他既是如此嚴防日本,定然有他的道理,不過,這和親之事,該如何處理?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日本如今是大清藩國,日本派遣公主和親,那其他藩國,如朝鮮、安南、暹羅、蘇祿、緬甸等一眾藩國,會否亦要求派遣公主和親?咱們是宗主國,即便分彼此,亦不可懸殊太大,如此一來,這後宮豈不成了一眾藩屬國女人的天下?
再有,即可納藩屬國女子入宮,那漢人,藏人、維人、回人這些女子納不納?不納,於理不合,納,我滿族血統又如何保障?後宮會成何等光景?”
胤禎亦未料到康熙竟會由此及彼,由一個日本譴送公主和親居然牽扯出如此大一篇文章來,未免有些猝不及防,略一思忖,便暗笑康熙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康熙自己後宮的漢人妃子就不下二十餘人,卻轉頭來問,該不該納漢人?
略一沉吟,他便回道:“回皇阿瑪,兒臣以為,各藩屬國但凡請求,都不應該拒絕。”微微頓了一下,他又緩緩說道:“皇阿瑪非一族一國之天子,乃是天下共主,統御華夏,撫有萬方,豈能拒絕一心向往華夏文明的眾藩屬國聯姻之請?
漢,藏、維、回各族皆是大清子民,何分彼此,允許這些女子抬旗入宮,有利於聚集民心,亦利於大清一統萬年。
至於血統,可規定諸皇子不得擅自娶外族女子,再加上秘密立儲制度,足以保障皇室的血統純正,各王公勳貴爵位承襲,亦可沿襲此法。”
一口氣說完,他便靜靜的等待康熙的反應,這番話,他並非有備而言,乃是被康熙問了個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說,他自知說的頗為大膽,也不敢看康熙的臉色。
康熙面上神情毫無變化,心裡卻是暗自不滿,朕登基親政數十年,所做所為,難道是一族一國之君的表現?微一沉吟,他不由瞥了胤禎一眼,老十四這番話與他上次說的民族融合暗暗相合,這小子是真的想來個民族大融合?
不過,他說的也有理,若是大清連納幾個藩屬國的公主也畏首畏尾,又如何配稱宗主國,又如何稱得上是天下共主?(未完待續)
………【第522章 遊說】………
想到這裡,康熙微微鬆懈下來,端起茶杯,淺淺的啜了幾口茶,老十四所說的保障皇室血統純正的法子也算是行之有效,皇子如此,宗親也可如此,允許娶外族女子,不過得以放棄皇位或者是爵位為代價,這倒是比強行禁止有效的多。
至於與藩國女子所生子嗣,公主自然是和親,皇子只要不繼承皇位,倒是沒什麼不妥的,按老十四的想法,這些皇子,他可能還要派上大用場,這倒不用他去操心了。
微微沉吟,康熙才含笑道:“如此多的女子,後宮如何安置?況且,僅日本一個藩國就譴二十人,是否多了點?”
見康熙竟然是默許了,胤禎不由大為欣喜,忙按捺住心裡的興奮,沉穩的回道:“回皇阿瑪,兒臣竊以為,採取分院而居,身份等級限制等措施便可相安無事,況且,各藩國是否願意,還在兩可之間,即便願意,也不會同時譴派多人,於後宮而言,無足輕重。
日本的人數確實多了點,但日本系被逼而為,兒臣令其多送,意在有挑選餘地,不滿意者,既可充當宮女,也可賞與宗室。”
原來老十四是這個想法,康熙不由微微點了點頭,卻是不再言語。
見康熙不再發問,胤禎微一沉吟,便道:“皇阿瑪,關於旗人生計問題,兒臣近日有些想法。”
一聽這話,康熙立時來了興趣,旗人生計問題,他可是頭痛不已,一直想不出妥善的解決辦法,而旗人生計又直接關係到旗人的發展,甚至可以說已經成為制約旗人發展的瓶頸,雖然明知其重要性,卻是苦無良法,能夠一勞永逸的徹底解決掉。不論是拔款,還限制旗產交易都只是權宜之計,他曾經還嘗試過‘沿邊駐防’,卻是毫無成效。
老十四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