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2 / 4)

小說:張居正大大傳 作者:雙曲線

,原談不上獨立生存的能力,因此他們聽從父母底指揮,馴伏得和羔羊一樣,引起父母的憐愛。等到大了以後,他們底個性發展了,他們開始發現自己,在生活上,也許需要父母底維持,但是他們盡有獨力生存的能力,為了這一點維持的力量,當然不願接受太大的委屈。於是家庭之內,父母底意志和子女底意志並存,有時從並存進到對立,甚至從對立進到鬥爭。假如一家之中,父母底意志不一致,子女又不只一人,小小的家庭,無形中會成為多角形的戰場。

不過親子之間,究竟有親子之間的天性,而且經過幾千百年以來的禮教,子女或多或少地總覺得在父母面前有屈服的必要。儘管家庭之中,有不斷的鬥爭,但是親子之間,不一定會決裂,這是一個理由。

但是居正和神宗的關係,究竟不是親子的關係。在十歲的時候,小小的神宗,對於居正,只看到一位長鬚玉立的大臣,這是自己底監護人和老師。神宗覺得他可敬,有時不免有點畏懼,但是在大半的時候,居然覺得他可愛。天熱了,看見老師在講書的時候,汗流滿面,神宗吩咐太監們替他掌扇;天冷了,看見老師立在文華殿的方磚上,寒氣森肅,神宗便吩咐太監們拿氈片把方磚遮上,免得老師受寒。有一次,居正在上直的時候,忽然發寒熱,神宗趕忙自己凋好椒湯,送給老師。神宗是一個好孩子,待老師真是非常殷勤。

然而現在他已經十七歲了,在早熟的環境裡,他已經娶了親,而且不久以後,他便要做父親。他久已是皇帝,現在更開始發現自己。他有他底意志,這個意志,必然地有和居正底意志鬥爭的一日。關於這一點,姑且不論,而且因為居正垂死的時候,神宗底意志,還沒有達到十分堅強的程度,他們兩人,沒有經過實際鬥爭的階段,所以也可置之不論。但是在神宗發現自己以後,他底意志已經存在,不久以後,逐漸形成和居正對立的地位。這個神宗沒有覺到,居正沒有覺到,但是兩個意志底形成對立,是無法否認的現實。

從明太祖到神宗,這一個血脈裡,充滿偏執和高傲,這是無可諱言的。孝宗有一些柔和,武宗有一些妄誕,但是這一枝中斷,皇位落在世宗手裡。世宗還是偏執,高傲;中年以後,有些頹廢,不過頹廢的中間,常時露出高傲的本色。穆宗看到父親底模範,更加頹廢,不過他還有些高傲。到了神宗,又在這高傲的血液裡,增加新的成分。他底母親是山西一個小農底女兒。小農有那一股貪利務得的氣息,在一升麥種下土以後,他長日巴巴地在那裡計算要長成一斛,一石又硬又好的小麥。成日的精神,集中在這一點上面。經過幾世幾年的薰陶,小農底氣息養成了。慈聖皇太后把這一股氣息帶進北京皇宮裡面,再把這成斛成石的觀念,灌輸到神宗底血液裡。明朝底皇帝,只有神宗嗜利,出於天性,也許只可這樣地解釋。以後傳到熹宗、思宗,嗜利的血液,經過幾度的沖淡,已經不十分顯著,但是國事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加上熹宗底昏憒,思宗底操切,明朝底覆亡,成為必然的形勢,而一切的禍根,都在神宗好利的時期,已經種下。神宗中年以後,大理寺評事雒於仁疏獻酒、色、財、氣四箴,曾說:

競彼鏐鐐,錙銖必盡,公帑稱盈,私家懸馨。武散鹿臺,八百歸心,隋煬剝利,天命難諶。進藥陛下,貨賄勿侵。(財箴)

御史馬經綸也曾上疏神宗,直言“陛下好貨成癖”。萬曆三十年的時候,神宗病重,看看死日已近,這才下詔把自己發明的那些剝削人民,無補國用的商稅、礦稅,一概取消,召首輔沈一貫入宮,親自把手詔交付他。一貫出宮以後,大臣們一面悲痛皇上底病危,一面也不免慶幸民生底復甦。第二天神宗突然好了,還是捨不得這一大注民財,再派太監們到內閣追還聖旨。大學士方在設法掙扎,太監們來了一個又一個,最後連來二十位,拼命坐索。神宗派司禮太監田義去,田義不肯,神宗從床上爬起來,拿刀子戳上去。內閣裡這二十位太監,磕頭懇求,額角都磕破了,血流滿面,沈一貫無法,只有把聖旨繳進,一切礦稅、商稅照舊徵收,銀兩不斷地向宮中流進,才能滿足這位小農底外孫。

在萬曆七年的時候,這粒嗜利的種子,雖然沒有成長,但已經在那裡萌芽。金花銀增加了,這是一筆收入。其餘的需索,經過張居正、張學顏底諫阻,受到一些挫折。不要緊,神宗底心靈,想到辦法了。他吩咐文書官姚秀到內閣傳諭擬旨,著戶部鑄錢,供給內庫使用。誰能禁止皇帝使錢呢?明朝的貨幣制度,本是一言難盡的事。大體講來,銀兩是當時的本位硬幣,銅錢是輔幣,鈔是紙幣。從洪武以來,新鈔不斷地增發,紙幣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