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3 / 4)

小說:張居正大大傳 作者:雙曲線

硬幣久已脫離聯絡,成為不換紙幣,只有在頒賞的時候,數量激增,成為意外的壯觀。銅錢和銀兩,雖然多少有些本位幣和輔幣底關係,但是中間並沒有固定的兌換率,錢少了,錢和銀兩的比率便提高,錢多了,錢和銀兩的比率便降低。所以實際上錢和銀兩的關係,不是輔幣和本位幣的關係。洪武年間,每錢千文換銀一兩;到了嘉靖年間,錢太多了,且私鑄盛行,形式薄劣,落到六、七千文換銀一兩。在錢法既壞已後,於是通令對於錢的行使,分出等級來;嘉靖錢七百文換銀一兩,洪武以來諸朝的錢千文換銀一兩,古錢三千文換銀一兩,一切濫惡小錢禁止行使。法律雖然有了明文的規定,市場上還是無從整頓。錢法混亂,事態已經非常嚴重。偏偏神宗傳旨鑄錢行使,他看到化費工部底工本,而增加內庫底儲藏,真是一件便宜的事。但是他卻沒有曉得通貨的濫發,只能增加市場的混亂。四月十九日居正上疏道;

臣等查得萬曆四年二月,奉聖旨:“萬曆通寶制錢,著鑄二萬錠,與嘉靖、隆慶等錢相兼行使,戶、工二部知道。欽此。”本月又該工部題鑄造事宜,節奉聖旨:“錢式照嘉靖通寶,鑄金背一萬四千錠,火漆六千錠,著以一千萬文進庫使用。欽此。”萬曆五年二月內,該戶部進新鑄制錢,又奉聖旨:“這錢錠還查原定二萬之數,以一半進內庫應用,一半收貯太倉。欽此。”及查工部題議,制錢二萬錠,該錢一萬萬文,用工本銀十四萬九千兩,大半取之太倉銀庫,此奉旨鑄錢之大略也。臣等看得先朝鑄造制錢,原以通貨便民,用存一代之制,鑄成之後,量進少許呈樣,非以進供上用者也。今若以賞用缺錢,徑行鑄造進用,則是以外府之儲,取充內庫,大失舊制矣。且京師民間,嘉靖錢最多,自鑄行萬曆制錢之後,愚民訛言,便謂止行萬曆新錢,不行嘉靖舊錢,小民甚以為苦。近該五城榜示曉諭,民情少定。今若又廣鑄新錢,則嘉靖等項舊錢,必致阻滯不行,於小民甚為不便。又與原奉聖旨,與嘉靖、隆慶等錢,相兼行使之意相背。臣等措度事體,似為未便。伏望聖明裁審,暫停鑄造進用之旨,待二、三年後,如果民間錢少,再行鑄造,亦未為晚。仍乞皇上曲納臣等節次所陳狂愚之言,敦尚儉德,撙節財用,諸凡無益之費,無名之賞,一切裁省,庶國用可充,民生有賴。不然,以有限之財,供無窮之用,將來必有大可憂者。臣等備員,敢不盡其愚,伏惟聖明亮察。(奏疏八《請停止輸錢內庫供賞疏》)

神宗得疏以後,傳旨停鑄。是月,居正上雝肅殿箴:

北極紫宮,惟皇宅中,身為民表,心與天通。斯須不和則乖戾起,斯須不敬則傲慢叢,念常生於所忽,禍乃發於無窮。是以聖人事心,天命是敕;欽厥止,日謹萬幾;處深宮,心周八極;不以嗜慾滑和,不以逸豫滅德。無作好,無作惡,藹藹熙熙,如春斯煦;無荒色,無荒禽,兢兢惕惕,如淵斯臨。勿謂燕間,人莫與觀?一喜一怒,作人燠寒。弦急者絕,器平者安,優優和衷,為君實難。勿謂宥密,人莫與弼?一動一言,恆為度律,危懼則存,驕泰則失,昭昭神明,相在爾室。在昔成周,宇內太和,由雝雝其在宮,友琴瑟而不頗。亦曰懿恭,小民懷保,由肅肅其在廟,克對揚於祖考。我皇睿哲,是謂智臨,匪高明之不足,貴育德於靜深。我皇撫運,是謂開泰,匪豐亨之丕臻,懼此心之或佚。樂以平其情,雖鍾簴不設,而若聞希聲,然後心和氣和而天下平。禮以飭其志,雖升降未施,而若持重器,斯謂無逸乃逸而天下治。故曰,沖和者養威,淡泊者養祿,惕勵者養安,優勤者養樂。以古為師,於何不儀?平平周道,惟皇建之。以心為鑑,於何不見?穆穆文王,惟皇所憲。朽索在手,勿謂無傷!覆車在睫,奈何弗防?和不可流,敬不可忘,慎終如始,萬壽無疆。(文集二)

萬曆七年四五月間,發生兩次封爵的問題:一次是皇親王偉封永年伯,(《明史·外戚恩澤侯表》作萬曆五年封,誤)一次是遼東總兵李成梁封寧遠伯。王偉是王皇后底父親,神宗底岳父。神宗大婚,授王偉都督同知,現在命文書官邱得用,口傳聖旨,王偉著進封怕爵,吩咐內閣擬旨。神宗連正德二年,武宗岳父夏儒封爵,嘉靖二年,世宗岳父陳萬言封爵的故事,都送來了。居正無從拒絕,他說:“但既有正德以後事例,王偉系中宮至親,臣等不敢抗違。”但是他也指出:

臣等恭照聖祖定製,公、侯、伯爵非有軍功,不得濫封。國初如魏、定兩公;自以佐命元勳,連姻帝室,彭城、惠安,雖託籍戚里,然亦半有軍功,昨上剖符,皆無容議。宣德中季,始有恩澤之封,宏治以來,遂為故事,然實非高皇帝之舊制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