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因為皇帝不理政事。也就不瞭解政事;即或一旦醒悟,想大振乾綱,亦有無從措手之苦。大權仍可把持在自己手裡。
第三、作威作福,大肆騷擾,搞得民怨沸騰,自然失盡民心。尤其是宸濠起事,檄文中便指責皇帝荒淫無道,如今宸濠雖滅,而皇帝故態不改,且復變本加厲,百姓便會有這樣一個想法:也不能說宸濠沒有道理,可惜他未成大事!到此地步,皇帝就是死不足惜的昏君;一旦被弒,很少會有人起而報君父之仇。這一來,自己在篡位之時,阻力就少得多。
吳經有此瞭解,極力迎合,即專以喪失民心、拆皇帝的臺為宗旨。一離清江浦,便假傳聖旨:由此到南京,民間一律不準畜豬。
理由是豬朱同音,犯了忌諱。可是不準畜豬不是准許殺豬,殺豬是“殺朱”,那不成了造反了?有些人家不明其中的奧妙,心想不準畜豬,只好殺來自家吃。這下闖了大禍!吳經派人逮捕,要治大逆不道之罪;因而傾家蕩產者,不知幾許人家。
既不準畜豬,又不準殺豬,怎麼辦?地方官無不大傷腦筋。請示吳經,總算有了一個辦法,投入水中淹死。於是幾百裡之地,只獵全無。而祭禮通常用豬頭三牲,沒有豬,羊又受池魚之殃。
到了揚州,吳經挑選最壯麗豪華的一所巨宅,作為“都督府”。接著又假傳聖旨,徵集處女幼孀,以備“御用”。其實皇帝就有龍馬精神,也“用”不了那麼多處女幼孀;一經入選,百分之九十九送入京師浣衣局安置,從此與家人生離死別,過著無生趣的日子,因此,民間惶惶然不可終日;有處女幼孀的人家,更有大禍臨頭之感。
於是,“搶親”的風氣大為流行。本來“搶親”是男家邀集親友去搶女家,將新娘子搶到手,與新郎一起送入洞房;生米煮成熟飯,再與女家談到做親戚。而這一次揚州的搶親,正好相反,單身漢大交桃花運,到處都有人搶他去做女婿,不花分文財禮,白得如花美眷。於是,有些登徒子被搶而遁;遁而又被搶,七八天工夫,做了五六回新郎倌。有些則嫌新娘貌醜,不肯同床,岳家少不得還要央求說好話;更有些誤搶了有婦之夫,以致大家閨秀,亦不得不屈居小星。
這樣要不了十天工夫,揚州城裡糾紛迭起,秩序大亂。知府蔣瑤心想,眼前的麻煩已夠多了,將來那無數一夕之間造成的怨偶,更將引起無窮的後患,因而決定拚著一頂烏紗帽不要,跟吳經去爭一爭,爭不過吵架,吵不過拼命!
這位知府其實人很懦弱,雖下定了絕大的決心,要去實現這個決心卻很難;幾次把勇氣鼓了起來,總是畏怯不前,半途而廢,恨得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他有個得寵的丫頭,名叫如意;平日侍候書房,頗為慧黠,見此光景,便開玩笑地說:“老爺,人道酒能壯膽;何不喝到微醺的時候,乘興而去?”
“噢!”蔣瑤猛然一拍大腿,“言之有理!拿酒來。”
這一下如意大為失悔。一句戲言竟當了真;如果喝醉了去,一言不合,發生衝突,豈不惹禍?因而陪笑說道:“老爺,老爺!我是說說笑話的!”
“不是笑話,唯有這麼一個辦法,才可望救得了揚州百姓。我志已決,你不必再勸。”蔣瑤平靜地加了一句:“勸亦無用。”
看他的態度,料知難以挽回。如意覺得禍是自己闖出來的,還得自己設法為主人免禍。想了好一會說:“老爺,你要喝了酒去可以;不過,要帶我一起去。”
“胡鬧!你如何拋頭露面,不怕人家看上了你,把你搶去?”
“我不怕!”如意答說,“真的搶了我去倒好了,我也能救揚州的百姓。”
“聽說劉娘娘很講道理。如果搶了我去,我正好替揚州的女人訴訴苦。”
“嗯!我再問你一句話:你要跟我去幹什麼?”
“怕老爺喝了酒,說話顛三倒四,我好幫著老爺辦交涉。”
蔣瑤心想,這丫頭膽子很大,口才很好,理路也清楚,帶了去確是一個好幫手。雖然傳出去是個笑話,也就顧不得那許多了。
於是呼酒快飲,他的灑量不好,四兩洋河高粱下肚,便已滿面通紅,豪氣勃勃,推杯起身,大聲說道:“走吧!”
一乘大轎以外,另備一乘小轎,供如意乘坐,吳經那裡的人,看知府喝得酒醺醺地,帶個丫頭去談公事,都詫為奇事。通報進去,吳經亦覺困惑,但也好奇,立即出廳接見。
“蔣知府,你喝了酒了!”
這是極普通的一句話,誰知會引得蔣瑤勃然大怒,“對了!”他瞪著眼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