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新野侯義賓。賓為劉道憐第五子,故晦表中述及之童稚之目,猥荷齒召,薦女遣子,闔門相送。事君之道,義盡於斯。
臣羨之總錄百揆,翼亮三世,年耆乞退,屢抗表疏,優旨綢繆,未垂順許。臣亮管司喉舌,恪虔夙夜,恭謹一心,守死善道。 比皆皇宋之忠臣,社稷之鎮衛。而讒臣傾覆,妄生國釁,天威震怒,加以極刑,並及臣門,同被孥戮。元臣翼命之佐,剿於奸邪之手。忠良匪躬之輔,不免夷滅之誅。陛下春秋方富,始覽萬機,民之情偽,未能鑑悉。王弘兄弟,輕躁昧進,王華猜忌忍害,盜弄威權,先除執政以逞其欲,無下之人知與不知,孰不為之痛心憤怨者哉! 昔白公稱亂,諸梁嬰胄。惡人在朝,趙鞅入伐。臣義均休慼,任居分陝,豈可顧而不扶,以負先帝遺旨。爰率將士,繕治舟甲,須其自送,投袂撲討。若天祚大宋,卜世靈長,義師克振,中流輕蕩,便當浮舟東下,戮此三豎,申理冤恥,謝罪闕庭。雖伏鑕赴鑊,無恨於心。伏願陛下遠尋永初託付之旨,近存元嘉奉戴之誠。
則微臣丹款,猶有可察。臨表哽慨,不盡欲言。這篇表文到了宋都,義隆看罷,不禁勃然大怒,正是:王師未向江陵下,反表先來宋帝都。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
 ;。。。 ; ;
第五回
第五回在服產兒母后知禍水入宮生妒姊妹起風波話說義隆帝看了謝晦的自訟表,頓時大怒,便下詔討謝晦背君的罪。恰巧南兗州刺史檀道濟入都見帝,帝即與道濟商議討逆的計劃。道濟自告奮勇,情願率軍前驅,並道:“謝晦才智有餘。講到兩軍對壘,臨戎決策,晦卻不足。臣非故自誇張,定勝晦一籌!”義隆帝大喜,厚慰道濟,並召彭城王義康進都。
義隆帝便欲率六軍,征討謝晦不提。
是日,義隆帝回宮十分快活,袁皇后問及朝事,帝即將檀道濟自告奮勇的事說出。袁皇后道:“檀道濟昔日與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同是廢立營陽王的人,怎可命他與謝晦決戰?
須防其詐。“義隆帝道:”昔日的事,道濟被徐羨之、傅亮、謝晦三人所脅迫,不得不從。並且殺死營陽王,他更是沒有干係。現在朕厚恩籠絡了他,他定必為朕出力,以贖前愆,決不會有不測的事發生。故朕躬待一切整頓就緒,便須親征。只是有一件事,朕卻要在沒有出都之前,要宣佈出來了。“袁後問:“是何事?”義隆帝卻指了袁後身後一個宮娃,懷中所抱的一個襁褓小孩,微笑道:“便是此事。”原來那個襁褓小孩,即是袁後所生,當產下的時候,袁後聞那小孩的啼聲,恍如狼嗥豺吼;再看他的面目,又是兇惡異常。袁後深知相法,心知此孩不可留養。當時急命宮女請帝入寢殿,袁後對義隆帝道:“此孩他日恐是國家的禍水,萬萬不可留養,願殺了此兒,好絕將來禍患。”義隆帝哪裡捨得,忍將活潑潑地第一個親生的孩兒殺死,遂不允袁後的請求,命她好好扶養,取各為邵。只是那時候,義隆帝也是孝服未滿,不能夠將生子的事傳出,故禁止宮中人洩漏出去。到了現在,義隆帝因孝服已滿,自己又要出征在即,便欲將生兒喜事,宣佈給百官知曉。 到了翌日,百官遂盡知皇后弄璋,紛紛向義隆拜賀。義隆也大開筵席,賜飲群僚。一面卻偽言皇后分娩尚未滿月,宮庭中事,不可無人管理,特令皇姊會稽公主入宮主持六宮一切事宜。
這位會稽公主,乃是宋武帝劉裕的正後臧氏所生,下嫁振威將軍徐逵之,逵之以戰事身亡於江夏,會稽公主便嫠居守節。
故義隆帝令她入宮,他便好放心,親率六軍西征謝晦了。以中領軍到彥之為前部先鋒、徵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為總軍統帥,陸續出都,溯流西進,一路浩浩蕩蕩的過去。
這時謝晦也命他的兄弟謝遁、侄兒謝蕊猷與司馬周超、參軍何承天,留住在江陵。謝晦自己卻引兵三萬人,令瘐登之為總軍,由江津順流至江口,進據巴陵。謝晦得知前哨探報,知宋兵將至,便屯軍候戰。偏是霖雨十多天,兩軍未曾交鋒。到了那天天晴,瘐登之用火攻之計,打勝了宋軍先鋒到彥之的偏將蕭欣,奪著了彭城州。謝晦好不快活,覆上表要挾宋王,語多狂悖。其實謝晦那時還沒有知道檀道濟已做了統帥,不日便至。以為道濟與他是昔日同謀廢立的人,宋主當然不去用他。 哪知道濟大軍一到,謝晦得了細作報知,不覺驚慌失措,原來他最怕道濟的勇決善識。
這日兩軍接觸,江心只見檀字軍旗的戰船,乘著東風,縱橫江面。謝晦的軍心早亂,頓時潰敗,謝晦便